第29章 到达四九城,红星轧钢厂现在2500余人(1/3)
四九城·6月8日
“哐当哐当”随着车轮与铁轨的碰撞,老式的绿皮火车在轨道上缓缓前行,它发出的是那特有的、充满年代感的轰隆声。尽管火车的速度不算快,但那声音却如同历史的回声,在铁道线上回荡。
上午8点,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脸上,陈安靠窗坐在铺位上,目光愣愣地凝视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仿佛那飞速后退的树木、田野和房屋都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四九城,但陈安的思绪还停留在出发前父亲陈海打到研究院的电话中。
电话中,父亲的语气有些急切,他告诉陈安,由于任务出发时间临时有变动,他们无法按计划见面,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了他,要照顾好弟弟妹妹。父亲还简单介绍了红星轧钢厂的情况,但是还没等陈安多说什么,就把电话挂断了。
红星轧钢厂是四九城钢铁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厂拥有2500余名职工,厂区面积广阔,达15万余平方米,生产线齐全,大小轧钢生产线3套、维修设备、热处理设备各1套。去年,轧钢厂的钢材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3万吨,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上乘。产品包括线材、棒材、带钢、型钢4大类,建筑钢材、矿用钢材、合金钢材、弹簧钢材、铆罗钢材、工具钢材、铜包钢材、舰艇用钢材等十余种。
在谈到轧钢厂的人事情况时,父亲陈海特别提到了几位关键人物。厂领导厂党委书记姚江河、厂长杨国昌、副厂长李有福、郑云峰,以及重要科室负责人党委办主任冯青山、总务科长宋海洋、生产科长马胜利、设备科长曾磊、技术科长黄红波等等。
当然,俗话说“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人中无派,千奇百怪”。轧钢厂这个拥有2500多人的大型生产单位,其内部的人事和利益关系自然也是错综复杂,远非单纯是科研机构的研究院能比的。姚书记、杨厂长、李副厂长各自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支持者,而郑副厂长则相对中立。这些派系之间的争斗与合作,构成了轧钢厂独特的政治生态。
厂党委书记姚江河,是一位老党员,部队转业干部,行政11级副厅级待遇,在红星轧钢厂任职属于高配,兼任厂工会主席。他已经五十多岁,资格老,为人正派,眼里容不得沙子,主抓党建和组织工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