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物资储备第章 沈州老宅(3/3)
铝饭盒都顺走。
陈安也抢到了一些,10个烧饼05元,3包麻饼09元,铝饭盒盖浇饭03元,一共花了17元,将烧饼、麻饼放起来,鼓鼓囊囊的一兜子,准备回家再吃。
后来,陈安看盖浇饭不够,又去餐厅点了一份回锅肉,05元。
从沈州站出来,陈安在车站旁的一家副食店又选购了一些糕点后,没有停留片刻,直接打了一辆人力三轮车,直奔阔别两年的老宅。
沈州的老宅是陈安爷爷置办的,陈家祖上原是中原人,八十多年前因“闯关东”的浪潮来到了东北,开始了世代务农的生活。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奋斗,终于在沈北郊县的陈家村置办下了200亩的良田。
当年的东北,与今日截然不同。匪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本境胡匪,少或,多或百十成群,忽聚忽散,出没无常”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家先辈们移居至此,面对陌生危险的环境,他们开垦荒田、做工打渔,困难重重。但正是这股不屈不挠的精神,让陈家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闯关东”的历史高潮时期,源自八十多年前中原地区爆发的“丁戊奇荒”。山河四省一带遭遇大旱,约有1000多万人饿死,大批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入东北。因为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所以被称为“闯关东”。
到了陈安父亲陈海这一辈,陈海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考入了沈州大学。为了让家族摆脱世代务农的身份,实现家族的跨越,陈安爷爷毅然决然地置办了这套三进的大宅院。这套宅子几乎耗尽了家里的积蓄,甚至差点卖掉了家中的田地。
老宅一进院临街,是倒座房,有6个房间。中间两个房间前后均有开门,可作铺面、库房和宿舍之用。
二进院则是正房3间、耳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南角是厨房,西南角是厕所。
三进院则是后罩楼,为二层建筑,每层有7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