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线建设(2/3)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
沈州仅道西区就有48家单位参与援建,先后派出了23304名人员奔向祖国各地,其中厂级干部94人、中层干部7000人、技术工人16210人。有三家企业进行了全厂搬迁,有23家企业包建新厂,29家企业车间整体划拨。代培人员13221人,受援省市自治区29个,受建市县121个,受建企业526个。
连港医学院也积极响应号召,1200名学生、400名教职工和附属医院的部分人员、医疗设备迁往西南黔州,组建了新的医科大学。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更是先后包建援建了11个大中型军工厂,支援了各类人员15万人,设备千余台。
仅仅最近五年,辽省陆续迁往大三线的职工多达99万余人,随迁家属1566万余人,数量惊人。
黑省,作为重要的兵工制造基地,也支援了全国210多个单位,共支援了设备3389台以及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技工16万余人,还为包建的企业支援了大量工具、工装、成品零部件及大批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吉省,仅化学公司就为全国54个企业输送了人才18万余人,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为全国142个企业、86所大专院校和一些国家代培了超过383万名专业人才。
满丰发电厂输送干部和技术人员达800多人。铁合金厂先后支援全国51个大中小铁合金企业建设,输送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达2900多人。
前几年刚刚确定三线建设战略时,仅头两年,东北迁建和正在迁建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 个(列入国家搬迁计划内的66 个),调出人才约8 万人左右(其中基本建设队伍27万人)。
东北的精英们,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三线地区,将异乡当作故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这些年来,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列列火车满载煤炭、钢铁、石油、装备、木材、粮食等紧缺物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一批批东北精英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三线地区,将异乡当作故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但是,他们从未抱怨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那种精神,是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