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电话通了,距离现代化又近了一步(5/6)
给你卸下就行,你要几台?”杜厂长现在语气也是异常自信。
厂子里的货不仅销往乌城,南疆那边也有。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仿制的产品出现了,但他们厂子的品牌效应已经有了,不差钱相信品牌的还是会买他们厂子的,生产规模一直在扩大,所以才足够自信。
“那可就太好了。”李龙笑着说,“那我这边就等着了。”
“可不能光等着啊。”杜厂长笑着说,“有没有什么新的设计思路也得给我们说一下啊。咱们是老的合作伙伴了,你有啥新思路,可一定要记得咱们啊。
这么说吧,前面咱们合作还是比较粗放的,后面你再有什么好的思路,等产品做出来,每卖出一件,我给你一部分提成怎么样?”
杜厂长早就想过这件事情了。李龙提出来的两样产品都很受市场欢迎。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也研究过辅助农机,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打不开销路,农民不认可,大都是有点鸡肋的感觉,没有市场,卖不动。
收割机的生产,和李龙的合作是圈定销售范围,这一点双方都挺满意。中耕机这方面李龙没提啥要求,杜厂长却没想着白赚李龙的这个设计,李龙想要的中耕机他打算白送过去,还要给李龙给一笔设计费。
经过了这两个产品,他已经深知设计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这个农机厂能够发展壮大,全靠这个收割机来支撑着,现在中耕机也接续上了。虽然价格不高,但随着各地方荒地的开垦,这个中耕机的需求量很大,比收割机还要大,几乎每一台小四轮拖拉机都可能配一台。
积少成多,那数量可就不少了。
当然杜厂长也知道这个中耕机技术含量比收割机小的多,仿制也容易,所以现在也在想办法尽快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可以啊。我暂时有点想法,正在完善,等完善了之后,我会去奎屯一趟,和你具体的聊一聊。”李龙在去年知道兵团那边的棉花生产的情况后,便知道那个比收割机和中耕机还要受欢迎,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的东西,再过两年就可以提前投放市场了。
和杜厂长又聊了几句之后,李龙挂了电话。
感觉很不错,有什么事情再也不需要跑东跑西,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了。
省事多了。
一下午李龙都在给自己的“关系户”打电话,同时也是在完善自己的人脉电话本。这个时候没手机,几乎每家的电话机边上,除了县里发的电话本之外,还有一个自己手写的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