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湖畔诗社(2/4)
,它说服了一些真正的作家。
《小诗》的下面,有几条非常深刻的点评,大风和冷战的诗都在。
大风说:“又是一首好诗。我也想写这样一首诗,但几次动笔都没写出来,看到你写的,我总觉得像我写的。你写了我想写又写不出的文字。”
冷战的诗说:“诗不在多,不在长,有这几首在,现代诗的大书上已写下孔乙己的名字。而你还那么年轻。我和很多出言不逊的人一起,和很多文明人一起,和很多真正爱诗、懂诗的朋友一起,期待你更多佳作。”
江河看了颇为欣慰,世上有很多不好的人,也有很多好人。
而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孔乙己》那篇文章多加了许多星。
两颗金星,五颗银星,九颗铜星,被很多人评论,认可。
面对那诸多恶意,也面对着诸多善意,江河微微笑。
“再发一首诗吧。作为对所有人的回应。”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在文坛分了阵营,1922年3月,效仿国外诗社的湖畔诗社成立,最初只有四个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
这些名字,即使喜欢诗歌的人,想必也很少听闻,很少见到。
论诗歌成就,朱自清先生评论说:“就艺术而论,我觉得漠华君最是稳练缜密。”这几乎也成了公论。
不过潘漠华是革命诗人,他在自己的长命锁上刻下“参加革命,不盼长命”八个字,便下了决心一心革命,不问生死。
结果他在革命中被几次被抓,严刑拷打,灌辣椒水,又被担在长板凳上控水。最后被敌人灌以滚烫开水而惨烈牺牲,年仅32岁。
汪静之在《潘漠华烈士赞》写道:“你说人间像一片沙漠,立志要在沙漠里开花。你决心要把沙漠美化,取一个名字叫漠华。你发现只有共产主义,能把人世的沙漠变乐园。为了实现你的志愿,你要把全生命贡献。”
如此烈士,已超出了用诗歌揭示社会黑暗的范畴。
而湖畔诗社的应修人,也是烈士。
大概有人听过丁玲。
1933年,丁玲被出卖,被国民党绑架。而应修人不知道,依旧去丁玲的寓所联系工作,遭遇国民党特务,不幸坠楼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