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 章 破绽(2/3)
到帝王轻佻的话语,再到此刻权贵们的殷勤,处处都透着古怪——太真实反倒叫他有些无从是从。
鹿闻笙屏退众人后,径直走向书房。
雕花槅扇半掩着,檀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案头狼毫笔架上还挂着未干的羊毫,宣纸上零星洒落几滴墨渍,倒像是“他“平日里经常会光顾的模样。
他指尖拂过烫金书脊,目光在一本本典籍间逡巡,试图从这些文字里拼凑出关于“自己”的蛛丝马迹。
他随手拉开紫檀木抽屉,泛黄的信笺与工整的文稿堆叠整齐。
泛黄的宣纸上,字迹工整隽秀,与他平日里的笔迹如出一辙,那些洋洋洒洒的文章,引经据典、妙笔生花,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全然不似他能有的学识。
仿佛真的出自一位饱读诗书的状元郎之手。
而且这字迹竟与自己日常所书别无二致,连提笔时的顿笔习惯都一模一样。
书页间有的甚至夹着半干的桂花,暗香浮动,恍惚间竟像真的有人在此日夜苦读。
鹿闻笙注意到,在书架众多书卷中,一个名为“溪客先生”的名字频繁出现。
书架上大半的典籍都出自此人之手,或诗词歌赋,或策论杂谈,字里行间透着高雅清冽之气,似有一股超脱尘世的高洁韵味扑面而来。
鹿闻笙翻开其中一本诗集,墨香萦绕间,一句“淤泥不染清涟立,独向寒塘照月明”跃入眼帘,不禁让他暗自赞叹这位溪客先生的才情。
再看这溪客先生的其他作品,文章里尽是咏梅颂竹、讽喻时弊的佳作,字里行间透出超凡脱俗的文人风骨,与这浮华奢靡的象生城格格不入。
“溪客先生”鹿闻笙摩挲着书页,指尖触到纸张的纹理——此人在象生城想必声名远扬,这些文章能被如此珍视地收藏,必定大有来头。
而且他记得那少年和百姓,可都是提到“先生”了的
窗外夜色渐浓,更鼓声遥遥传来。
鹿闻笙将信笺捏在手中,烛火摇曳间,那些工整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在他眼前交织成一张神秘的网。
虽然暂时还未理清头绪,但是鹿闻笙觉得顺藤摸瓜,目光从这象生城上头往下查,总是不容易出错,或许这溪客先生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