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千古遗恨(二)(1/5)
【镜头缓缓转变,展现出一片繁华与安宁并存的景象,这是朱元璋打下的江山,也是他为朱标精心准备的舞台。
旁白响起,声音温和而深沉:“朱标出生后,朱元璋四处征战,但他对朱标十分重视。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下睦州,特地邀请浙东大儒宋濂来做朱标的老师,当时,朱标还不满4周岁。”
画面一转,年轻的朱标在宋濂的教导下,一字一句地诵读着经典,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敦厚与温和。
宋濂的言传身教,让朱标逐渐形成了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性格。
旁白继续:“朱元璋不仅要培养朱标读书习武,还要引导他体验生活,了解民生维艰。”】
坐在后宫凉亭中,朱元璋开怀大笑:“哈哈哈,咱标儿就是这么优秀。”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被推举为吴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
三年后,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即将登基。
特地让朱标从南京回到濠州,去祭拜祖陵。
画面如波浪般荡漾开来,缓缓展现新的场景。
天幕之上,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朱标听后恭敬地点点头,他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
在经过太平时,他特地拜访了陈迪家,因为这是他的出生地,他感激地赐给陈迪家白金五十两。
当年底朱标回到南京,朱元璋特地带他到郊外视察农家生活。
《明史》云:“令左右导之农家,遍观服食器具。”
朱元璋让人把朱标带到农家,让他了解农民的生活器具和艰辛。
在回来的路上,朱元璋看着道路旁边的荆棘,他还不忘给儿子上了一课:“古用此为扑刑,以其能去风,虽伤不杀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儿念之。”
朱标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旁白音变得也有些激昂:“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性格刚猛,而朱标性格敦厚,朱元璋难道不嫌弃儿子太过仁慈吗?其实不然,朱标的仁厚,从一开始就是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