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历史至暗时刻-五胡乱华(1/6)
秦凌雪的话还没有说完,而声音更加悲伤与愤慨。
【司马懿的行为,特别是他在洛水之誓中的背信弃义,实际上标志着政治底线的破坏。在古代中国,政治信用是维系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本应是政治承诺的象征,但他的背叛不仅破坏了个人信誉,更严重地摧毁了政治契约的基本信任。司马懿平定曹爽和王凌的过程,展现了他对政治承诺的轻视。
他先是发出赦令免除王凌的罪责,随后又将王凌及其同谋者全部诛杀,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司马家的政治信用。
随着司马懿的这种行为,反对司马家的声音愈发强烈。李丰、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人相继起兵反抗,这不仅是对司马家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其失信行为的反击。
即便司马家成功平定了这些叛乱,但内部的政治信用已经破产,使得司马家的统治基础岌岌可危。
司马家的政治信用破产在曹髦事件中达到了高潮。当司马昭试图迫使曹髦禅让帝位时,曹髦反抗并试图杀死司马昭,最终却在街头被司马昭的部下所杀,这一行为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司马懿及其家族的行为不仅引发了道德和政治的混乱,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混乱的时期。从晋到南北朝,社会秩序崩溃,政治信用丧失,历史上许多篡位和叛乱事件的发生,都可以追溯到司马懿的洛水之誓。】
突然,天幕上秦凌雪的画面不见,转而一声凄厉、高亢而绝望的女人尖叫划破死寂,声音尖锐得仿佛能刺穿人的耳膜,直达心灵深处,像是从深渊中喊出的呼救,却又充满了无助和迷茫。
画面渐渐显现,孩童坐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嚎哭,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死神的鼓点,密集而冷酷。胡服骑兵如飓风般席卷而过,留下的只有辨认不出模样的碎肉,鲜血淅淅沥沥将石板染得猩红。
一幅幅乱世画面接踵而来,破败的村庄、饿殍千里、异族将军的狂笑
与此同时,地狱呼号般的背景音在四周回荡,夹杂着无数人的痛苦哀嚎,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恐怖而绝望的交响乐。
三国之前的人们看得目眦欲裂,乱世、又是乱世。
隋之后的人们看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