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皇家秘闻之一,“唐太宗修改玄武门之变的之谜”(三)(3/4)
民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显现出一种志得意满的姿态。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突然向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官员褚遂良询问:“你所书写的起居注,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呢?是否能够让君主亲自翻阅一下呢?我希望通过阅读起居注,以自我的得失作为警示,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褚遂良听闻此言,立刻出言劝阻道:“现今的起居注,实则效仿古代记录帝王言论的左史以及记录帝王行为的右史。无论是善言善行还是恶言恶行,都会被详尽地记录下来,其目的在于期盼帝王能够避免做出有损国家利益之事。然而,我从未听闻有哪位帝王会主动去阅览有关自己的史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并未就此罢休,他紧接着追问:“那么,如果我有不当的言行举止,你们是否也都一一记录在案了呢?”
褚遂良义正言辞地回答道:“常言道,坚守道义不如尽忠职守。我作为历史的记录者,怎能不将这一切都如实记录下来呢?”】,
【此次试探失利之后,不过区区一年光阴,便来到了贞观十四年,亦即公元 641 年之际。
就在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召见了当朝宰相房玄龄,并向其表达了想要查阅“当代国史”的意愿。
只见唐太宗李世民言辞恳切地说道:“朕每行一赏罚之事,皆旨在贬黜邪恶、弘扬良善,以期能垂范后世。
然而,朕却不知自古以来的国史为何不让帝王亲自阅览呢?”
面对唐太宗的质问,房玄龄等人倍感压力,无奈之下只得将国史删改为编年体形式,并精心编撰了《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各二十卷,呈献给了皇帝陛下。
唐太宗翻阅着这些史册,目光停留在了武德九年的记录之上。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口中不时发出轻微的叹息声。
原来,史官们在记载玄武门之变时,用词似乎有些不妥,这引发了李世民的不满情绪。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这起事件进行了定性,将李世民发动兵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举动描述得堂而皇之,仿佛充满了正义感一般。
】,
【在后世之中,不论是《新唐书》、《旧唐书》亦或是《资治通鉴》等诸多典籍,均是以唐朝国史作为重要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