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边界感培养(4/9)
任,上学把家长替自己背书包当作理所当然的事,长大就会将找工作、买房子也看成是父母的责任。
这种“界限感”的缺乏会让孩子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需要家长事无巨细照顾的巨婴。
2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缺乏“界限感”的另一个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甚至会把别人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
前几天我带孩子去同事家玩,孩子看到同事家里有个很可爱的小熊玩偶,没经过任何人同意就抓起来玩。我看到之后让孩子给同事道歉,同事笑笑说干嘛那么小气。我说,如果不在孩子小时候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长大之后他就有可能会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当作理所应当。
小孩子任性拿别人东西,我们大人不会说什么。但是孩子也有长大成人那一天,到那时还是保持一样的坏习惯,就没有人会包容他了。
法律会认定这是非法牟利或偷窃
3不会说“不”
不会说“不”也是典型孩子缺乏界限感的表现之一,孩子无法清晰界定自己与别人责任之间的界限,长大后在生活工作也难以获得舒服的社交距离。生活中经常有些小朋友们不会拒绝其他人的请求,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却总要被迫承担。
虽然我们老话说“吃亏是福”,但是孩子总是被其他人一味索取而不知道拒绝,最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培养“界限感”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培养孩子的“界限感”本质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安全距离”。距离产生美,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都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培养“界限感”正是告诉孩子与人交往合适距离的过程。
二、培养孩子的“界限感”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者道德规范,更是一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和呵护。这种“界限感”实际上是在建立孩子的“心理安全距离”,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安全、被尊重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当我们给予孩子适当的“界限感”时,就像是给他们划定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让他们知道在这里可以安心地探索、尝试和成长。这个“心理安全距离”让孩子们能够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不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