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美琳娜之老鼠乌托邦实验(3/13)
人相似的一幕幕。实验为论证这一普遍真理能否放之人类而皆准,科学家又以与人类同源共祖的猴子做实验,结果如出一辙,难分左右。
那就是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实验的结论。
人类,我们也是生物体的一个种类。当我们口渴难耐时,这时的水最香甜;当我们饥饿无力时,此时的饭菜最可口。而生活的富足,使我们远离了寒冷与饥饿。这让我们回想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那对食物的珍惜与敬意。
当下,饥饿感也是富裕之下的奢侈,不容易找到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都是强调一个“度”,也就是分寸。会养生的人,吃饭只吃七成饱,也不暴饮暴食。这关系到身体健康与寿命。
适当的匮乏,恰当的享用,会激发人类的调节机制,从而更好地维持身心的秩序与功能。
另一个内容也是一个实验。是一九三八年,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科研项目。来自网络转载。原文作者没有查到。
这个新项目已经持续了77年(科学研究项目经理在演讲这个新项目时,正好是75年),在这个期间,科学研究人员总共跟踪记录了700多名男性,对他们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的工作、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进行了连续记录,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纳。这个新计划一直继续进行之中。对这些人的子代,孙代及后续繁衍生命的基因和行为学的研究。
这项科学研究选择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日常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首批科研人员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挑选出268名高才生,他们都是刚上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这场战争的主要参与者。
另一组科研人员从波士顿贫民窟中挑选出456名来自波士顿那个年代比较贫穷的家庭的男孩,他们大多住在廉价公寓里,家里甚至连洗过澡的开水都没有。
科学研究人员称这是两种实验老鼠,是为“人类科学研究中最牛、最完整的实验老鼠”。
经过漫长年月的实验记录,这两组年轻人各自成长,各自进入了不同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阶层。
一些人成为了工人、砖厂工人,一些人成为了刑事辩护律师、医生,一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