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家庭心理治疗(3/8)
便正式确立了。第一份有关家庭问题的国际性专业学术杂志《家庭作用》创刊,为开展学术交流和讨 论提供了一片绿地。60年代以后,不少家庭研究者与家庭治疗者把研究对象扩大到神经 症和行为问题的家庭,并据临床或研究经验,提出一些家庭行为理论。以后一二十年中对 “家庭”的心理机能、结构与病态行为逐渐有了完整且有系统的知识与了解,并将关心的 对象逐渐由严重的精神病人的家庭扩展到一般性家庭问题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 各地相继成立了许多以“家庭治疗”为主的中心和诊所,除对家庭治疗大力推行以外,还 对修正家庭治疗的理论作出了贡献。
家庭治疗的流派很多,各有各的理论取向与治疗方式,但总起来看大致上可分为三 类:
第一类是在观点中正宗的家庭治疗,包括结构论观点的结构模式、系统论观点的 系统模式,注意信息交流的交流模式,强调逐个解决问题的对策模式和不谈理论只讲实效 的经验模式等;
第二类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新说,认为精神疾患的成因与家庭关系 不大,不是家庭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病患,而是病人给家庭带来了难以忍受的困惑与挑战, 使得家庭成员心理上不堪其扰,行动上不知所措;
第三类是采用家庭治疗的方式进行心理 分析或行为治疗等。
理论基础
(1) 系统平衡稳固机制:主张家庭的心理与人际关系中存在相互影响,任何个人或家 庭局部的变化都会影响全体的家庭系统。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其特定的认识自己与 认识外界的认识模式内在构想,决定着个体的一贯行为模式,同时又会反过来受行为效果 的作用和影响,即个体的内在构想与外在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间的关系不是 单行道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反馈的环型关系。无论正常还是异常或病态的行为都是这 种连环套式的环型反馈关系层层作用的结果。
家庭系统往往又倾向于维持和稳定其现有 情况,企图保持稳固不变,阻碍其关系的变化或改进,因此家庭系统有以下特点:
1家庭系 统中各成员都是互相影响互为关联的;
2脱离了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是不可能对某一单独 成分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