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见沈耀(2/3)
门口推开了那扇自己牵挂已久的门,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院子里更是杂草丛生。
沈耀走到堂屋,手里的包放在桌子上,荡起一层灰尘,灰尘飘到旁边孤零零的相框上,又落下更多的灰,沈耀找来一块儿碎布,拿起父亲的遗像轻轻擦拭着!
沈耀从小一直跟着父亲长大的,从来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苗春丽的印象都是来自于邻居街坊。
听村里人说,自己母亲是大城市里来的知青,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来到东华村。
当时村里生活条件艰苦,吃饭都是去大食堂,有粮吃粮,有菜吃菜,但很少能吃上肉,也就过年能尝到一点儿肉味,吃完饭后,大家就背着锄头等农具,开始去干活,听集体的安排挣“工分”
沈耀母亲从小生活在大城市,没有吃过苦,刚来到农村,也是干劲十足,整天喊着要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时间长了就慢慢地受不了苦了。
繁重的农活、简陋的生活条件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逐渐将沈耀母亲的心理防线击溃。
在百般挣扎后,她选择了一条捷径来逃避这一切——嫁给了当地条件还不错的沈万松,也就是沈耀的父亲。
沈耀家之前也是村里的富户,他父亲沈万松当年走南闯北,积攒不少家业,年纪轻轻就有良田几十亩,长的也是村里最好看的,苗春丽也是看重这一点儿,决定嫁给了沈万松。
刚开始的时候,苗春丽也是过上了幸福生活,丈夫有钱又好看,对自己也体贴,不知道惹了多少女知青的红眼,后来沈耀出生了,一家人过的那叫一个和和美美。
可惜好景不长,村里爆发了大革命,沈万松划分为地主成分,整天被拉出去批斗,田地也被充公,苗春丽又要照顾孩子,又要担心丈夫,每天过的小心翼翼、担心受怕的,没过多久就受不住了。
有人说她是得到了上面的批准,允许她回去了;也有人说,是城里的情郎找来了,她跟情郎私奔了;也有人说,是她自己吃不了苦,狠心抛下丈夫和孩子,逃回了城里。
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从村里人嘴里说出来,沈耀母亲从来不是个好的,爱慕虚荣、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抛夫弃子,是个狠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