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技术底蕴(2/3)
周运动。
这三项技术中,锅炉一项没有太大难度,烧开水而已。第二、三两项,明代之前我国已经完成了技术积累——风箱和水排。汉代为了提高冶铁熔炉的温度,发明了水排。人们很早就发现,向炉内鼓风可以让火势变猛,用一个带口的皮囊充满空气,压缩皮囊便可在出口处获得气流。
一开始是用人来推拉皮囊,后来用马屁,这都存在体力限制,再后面就有了水排。流水驱动转轮进行圆周运动,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到皮囊上,就实现了推拉运动,鼓风效率提高数倍。
而风箱的出现相对较晚,要到北宋的时候。它的作用不必赘言,我国直到现代还有在用,最大的特点是双向做功。上面提到的水排,只有在皮囊压缩的时候才能吹气,而风箱则可以在拉杆的推拉过程都出风,理论上提高了一倍的效率,这得益于单向阀,即气体只能单向通过的阀门。
单向阀其实不是什么神奇的黑科技,只是一个单边转轴的小盖板,装在气孔处。若单向阀装在气孔外侧,那么外面的气体的压力使得小盖板紧贴气孔,气体无法进入,而里面的气体则可以在体积压缩、压强增大时冲开阀门排出。
有了风箱和水排,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解决了蒸汽机的第二、三项技术,再连接上锅炉,原始蒸汽机就大功告成了。还有几点细节需要注意,譬如利用转动实现进气出气口的切换,进气以及排气管道的密封,废气的冷凝回流再利用等等。
既是如此,没有技术上的绝对壁垒,为何我国没有先于大规模使用蒸汽机呢?这就是需求问题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品需求,使得人们想法设法地提高生产力,而我国明清时期即便有些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太大作用。市场没有需要,就没有动力。
“这么一想,造出蒸汽机也不难,难得是达到实用的水平。抽空画了示意图,先安排人搞一个原理样机,后面的就靠我大明的科学家们了。既然市场没有需要,只能用行政力量来推进了。”朱标兴奋地自言自语道。
几个月的时间转眼而过,这段时间常秀除了妊娠呕吐以外,没有其他不适,经过太医院的诊断,居然断定是男孩儿。朱元璋闻之颇为高兴,嫡子嫡孙,大明朝后继有人,特赐名雄英。此时,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