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好人好报(2/4)
胜造七级浮屠,我救了几万人,你可要记清楚!”
心满意足离开安置点,回到家里不久,又去厨房放了十几斤大米、十几颗土豆和八根玉米。
回到城内,沿着大街,避开簋街往回走。
没有先回家,而是去了一趟什刹海、北海。
“鱼竿啊,我今晚亏了几个小目标,给爷来一条大的!”
拿着鱼钩丢入水里。
落水不到三秒钟,他就感觉鱼竿拉直了。
“这么神?”
陈锋抬起头看向天空,暗道:“难道好人有好报?”
扯淡吧,好人什么有好报了?
用力一提,鱼线拉起一个长方体的小盒子,只有十厘米多高,长二十多厘米、宽十几厘米。
鱼钩恰好勾住了盒子上方的提手把。
拉到水边,用湖水清洗干净。
陈锋发现这东西有点像掐丝珐琅(通发廊)金玉盒。
清乾隆时期是我国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鼎盛期,当时制造了众多涉及宫廷祭祀、陈设和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珐琅制品。
从胭脂盒、酒壶、茶壶、酒杯、盘子等各种各样,颜色艳丽。
用的材料从青铜、瓷器、黄金,到成块的玉石、翡翠雕刻等。
陈锋能认识,还是因为托了四九城故宫博物馆的福。
他手里的这个,就是一块大翡翠整体雕琢而成,然后镶嵌金丝、银丝和宝石。
看了一眼已经腐朽的小锁,用力一捏,就把铜锁捏断。
双掌合十,三拜天地。
“千万不要是胭脂、银子啥的!”
“欧气,给我一点欧气!”
祭拜天地完毕,打开盒子。
入眼是一块玉玺,底部刻着国玺印文:“大明天子之宝”。
“明皇天子印玺。”
陈锋张大眼睛,有些目瞪口呆。
华夏有八大印玺,其中秦始皇的印玺最为贵重,这枚唯一被视作华夏正朔的传国玉玺,历经千年,在五代十国时期消失不见。
其后的宋代、元代、明代、清朝等,纷纷各自刻有彼此的印玺。
尤其是到了清朝,皇帝动不动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