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战略人才(1/4)
贺逢圣只好拱手道:“臣不懂这个,好坏难辨,不宜妄言。”
这是很明确的告诉朱由检,这东西是好东西,但是现在不能拿出来。朱由检听懂了么?搞清楚其中的内涵了么?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话打动了朱由检。
侯徇不能一个人扛这个事情,自然要丢出去满朝大臣一起背锅。朱由检就算是脑子坏掉了,这个时候都能看出不对来了。当即把脸色沉下来,他不怪侯徇,文官们的弯弯绕,他心里很明白。侯徇肯定了这种记账方式的好处,但是又不确定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反倒是这些内阁大臣们,一个一个的装聋作哑,这让朱由检异常的恼火。
朱由检的脸色更难看了,你说话说一半,啥意思?好在总算是有态度,继续看别人。
不说陈燮受到皇帝的信任,退一步,陈燮被皇帝看作是乱臣贼子了,登州营没造反的时候,谁能动的了陈燮?退上一万步,陈燮造反了,你能打的过他?
侯徇被逼到墙角啊,心里那个怨恨别提了。这事情不能我一个人扛吧?所以拿眼神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全都在低头打坐啊。这就不要怪我了,呵呵。侯徇心里来了火气,拱手道:“陛下,此记账方式确实不错,臣以为,不妨在早朝上议论。毕竟臣不过是一孔之见,让大家都来看看说说,集思广益嘛。”
杨嗣昌还不能乱来,因为山东的税赋太重要了,登莱两府,一年就是六十万两,这还没算上盐课。去年的夏秋两税,山东其他四个府,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万两。大明一年的税赋是四百多万,山东一个省就占了四分之一。这就是陈燮的本钱,谁来当首辅,都不会去招惹他。如果仅仅是一个文臣就算了,一纸调令的事情,关键是陈燮手里的兵太猛了。这两点加起来在杨嗣昌心目中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陈燮深的皇帝的信任。
朱由检看完了也很高兴,觉得陈燮办事很靠谱,凡事用数字来说话。这才是做事实的典范,指着账本道:“这个陈思华,确实有一套。这个记录的账本,朕这种外行,都能一目了然。各府、州、县,存钱粮几何,有哪些日常开始开销不可避免,都写的清清楚楚。”
黄士俊一看他也得说,上前拱手道:“臣以为,兹事体大,不妨先缓一缓。切忌操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