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无形的改变(2/4)
二个问题就是个人恩怨的问题了,陈燮不打算把滁州之战击溃高迎祥的功劳让给卢象升,这货虽然是明末难得的能臣,但是陈燮还是不喜欢他文臣必须驾驭武将的立场,倒是朱大典这种收银子就答应办事的文官更好相处。
仅仅是一群猪队友就算了,还有一个叫朱由检的老板,恨不得一觉醒来就天下太平。
年底的时候,张献忠和高迎祥分别被祖宽和卢象升击败,损失不太大。但是其他的流寇,罗汝才、整齐王、张胖子、蝎子块等等,还在河南、湖广等地肆虐。战局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眼看要都腊月中旬了,还要出兵徐州,登州营上下要说没怨气是假的。不过这点怨气在陈燮宣布了要在年前赶到徐州之后,自然消散了。对于陈燮出兵徐州的答复,朱由检显得非常重视。最为重视的还是陈燮提出的流寇可能的转战路线。流贼裹挟民众,流动就食的战术,决定了流贼必然要寻找能吃饭的地方。陕西那个地方,早就被流贼洗了无数遍了,困在陕西肯定是不会长久的。说实话,陈燮有提醒朱由检的目的在其中,能不能看懂就得看朱由检自己的能力了。最佳的剿贼战略,应该是堵截流贼,不使再入中原。至少是不能让流贼再次洗劫江北。可惜的是,明朝的内阁官员、主持剿贼的官员和地方官,绝对是一群猪队友。
登莱的变化,主要还是孙元化这个巡抚的配合,这一点朱大典还没弄明白。改变都是一点一点的,当资本家这个群体的力量足够的时候,赶上明朝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诸多合力之下,登莱这个大明的怪胎诞生了。本质上,登莱巡抚一下的各级官府,权利已经被地方利益集团架空了,并且在陈燮这个带头人的诱导下,慢慢的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没好处的事情,不会有人上杆子的去做。登莱这个地界,缙绅商人集团得到的好处,就是地方政权对他们的约束力和控制力被削弱,不然谁愿意交这个维持费。有一个前提是必须的,那就是登州营这个武装力量集团的存在。这股强大的力量,才是改变的腰杆子。
陈燮是春节前来到的徐州,同样没有进城。本地官员躲陈燮都来不及,哪会主动来迎接。反正登州营的军纪好的无法直视,地方官也乐得他们在城外驻扎,把一个原本没什么人气的荒野之地,生生在周边形成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