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来信与回复(3/4)
直隶,甚至山西,都是张家的传统市场。你当我不知道呢。
这些负面的说法,毫无疑问说明了一个情况,江南士林感觉到了话语权的危机,先搞点流言出来,下一步大概就是准备收拢自己这个《明报》的老板于麾下了吧。
崔新的信写的很简略,张嘉善亲自回苏北,主持购入盐碱地的事情。苏州工厂的选址定了下来,相关人手具已到位。一个冬天下来,估计就能把厂房建好,然后就是人员的培训等等事情,预计明年冬天,可正式投入生产。信中重点提了一下,张家铁铺的规模不小,月产生铁三万斤,足够新厂所需之用。同样在信封里还夹着一个信封,拿起一看是一笔娟秀的字体,毛笔字写的很正,陈燮肯定是不如人家的。
解决了柳如是的问题,陈燮要来信封装好,先放一边。最后打开的自然是郑妥娘的信,她的信内容就大不相同了。上来便是“自君去后,妥娘如无心之人。奈何天各一边,很不能插翅飞至君畔,长相厮守。”接着笔锋一转,有道:然君以重担交付,妥娘不敢懈怠。而今秦淮诸艳,投稿踊跃,此君之谋划之力也,奴不敢邀功。郑妥娘的文字相当不错,一封信写的缠绵悱恻,后半段则是在不断的回忆两人在一起的时光。最后来了一句:至春暖花开,欲往登州,盼君首肯。
相比于坏消息,好消息更多一些。订阅数量增加到了六千份,增长的不算快,也不算慢。在一个就是投稿的数量在激增,从第七期开始,每一期都有五百多份稿子,最近一期增加到了八百多份稿子。
放下信,陈燮做出了第一个决定,趁着自己在登州的机会,让刘庆去京师,他毕竟是官员,没有朝廷的命令,不得擅自离开登州。去南京,好歹有个坐监的说法。也只能是刘庆去了,别人无法让陈燮放心。
陈燮在脑子里琢磨了一番,很快就给柳如是回信,大致意思就是,一定要坚持择稿的原则。就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这个办法不是个好办法,但必须是一个有可操作性的东西。泛泛而谈,指点江山,除了卖嘴什么内容都没有的文字,一律不让步。这封信的这一段内容,要给顾继坤看。并且陈燮还告诫顾继坤“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何为知?知道其中道理和知道该怎么去做,才叫知。通过行动去验证知的正确性,这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