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来信与回复(2/4)
她了。这个事情做的有点不地道,好在别人不会这么想就是了。毕竟《明报》是一个新鲜事物,走的又是新奇的路子,开始的时候别人还当着是好玩呢。
准备看第三封信的时候,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别院的门口站着下人们。陈燮先下车,当着众人的面,伸手扶英娘下车。这就是典型的做给别人看的,英娘自然欢喜不已。这事情不怕不会传出去,只要陈燮的恩宠在身,登州城内她就能横着走。
官场上的事情太复杂,首辅人人想当,等你坐上这个位置,才知道屁股下面是多少火炉。即便如此,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坐上那个位置,就算是明知屁股会给烤熟了也不放弃机会。
关于大发钱庄京师分号的准备事宜,莫泰建议最好来一个身份比较重的人物压阵,这样较为稳妥一些。京师分号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其他,而是来自官场。大明官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干正事的人多,整天惦记着搞这个搞那个。等他上了台,继续不干正事,好像他只要持身正,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貌似这类人,往往都你妈持身不正,不然哪来的钱过日子?
陈燮看完之后,安静的思索一番,收起了信,放回盒子,再打开一封崔新的信盒子。
信封里还夹着一个信封,这是钱不多的来信,钱庄的发展非常的顺利,苏州、扬州两地的商人,已经主动来联系,要求在这两个城市也办一个分号。钱不多问陈燮,这事情该怎么处理。是南京分号直接与之合作,还是与总号直接合作?分号的股东们,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最后太提了一句,钱庄最近的抵押贷款业务,进行的也很顺利,已经成功的贷款业务有五笔,金额三十余万。
陈燮看信的时候,英娘安静的坐在对面,南京发生的事情她知道一些,但是没有任何的表示。这个时代,在这个问题上,只有大妇才有权利说话。
信是叶纤云写来的,“思华先生在上,见字如晤。……”信的内容也很简单,都是工作上的事情,现在她负责的就是人手和土地的问题。一切都很顺利,她的预计比崔新乐观一些,认为最慢明年秋天,就可以开厂织布。最后提一个要求,张家可否进一些美洲货,开辟各地的商业渠道,为将来做准备。这就是扯淡了,张家自身本就有商业渠道,不然丝绸卖给谁?山东、苏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