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刚性需求(1/4)
顾继坤心里很纳闷,明明手里还有一百多份报纸,为何不送出去。没等他想明白的,来要报纸的人又上门了。这次不是什么文人了,各种各样的买卖人都有。顾继坤也只好继续应付,午饭都没能好好吃上一顿。
报社这边顾继坤出面应对,表示不是不送,而是报纸的数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家留下地址,下一期会酌情考虑。这些文人一看这个情况,也没啥好说的。人家印报纸,要本钱的,白送的东西,给不给那得看人家乐意不乐意。闹腾几下,喊几嗓子,意思就到了。闹腾了一个上午,前后来了五六百个读书人,费尽口舌才打发走。
鞭炮在响,腾起白烟,敲锣打鼓的很是热闹,站在大门口的钱不多,频频朝贺客致意。一家钱庄开业,南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一个都落下,最差都派下人来送一份贺贴。远远的看着志得意满的钱不多,陈燮缓缓的转身,出了包间下楼来。
这一夜,一场欢好之后,香汗淋漓的郑妥娘批了纱衣起来,招呼丫鬟打水斥候。这个小丫鬟小雨,按照正常的节奏,等两年十四岁了,陈燮只要愿意,就是通房的节奏。风月场里长大的,郑妥娘在与陈燮欢好时,她得站在帘子外头等候,需要还得进来帮姐夫推几下。
最终郑妥娘来了这么一句,实在是难以抉择。
该来的还是来了,郑妥娘在过去的这一个月里,努力不去想这个事情,多少有回避的意思。怎么说呢,跟着陈燮走没问题,离开生养自己的一方水土那就难了。“思华,你做主,我听你的。”
最实惠的还是润笔,拿到润笔的书生,无不得意洋洋,持报社送来报纸,邀朋聚友的拿润笔请客。人前人后的很有面子,本期报纸最有特色的一点,还是在头版的一则启事。“天下事,天下人皆可知之,诚邀各路名家撰文,针砭时事,指点江山。”
等到了第六期的时候,对读者吸引力最大的不是别的,而是话本《石头记》。作者百晓生的大名,传遍了秦淮河。这可是明朝,话本这个东西可不是现代的网文,可以读到的话本少的很。《明报》的这个连载,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绝对坑爹啊。
这年月不是现代社会,从登州到南京,自己开车走高速,也就是十个小时的事情。这一去就是千山万水的,走一趟快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