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造船是必须的(3/4)
,活干完了给你十斤高粱就算开恩了。陈老爷这里干活,每天三顿小米白面敞开吃,干的顿顿不是一条鱼就是一块肉。还有工钱拿,就这待遇,你还想怎么地?不好好干活,那才叫良心被狗吃咯。
一早起来就没看见老爷,觉得差不多散架子的雨荨挣扎着起来,出了院子叫个人问了问,说是一道早的奇山那边来了个报信的,请老爷去看啥作坊。
盘上代表成人的发髻,插上簪子对着镜子一番审视,站起来走两步,衣柜镜子里看见发簪吊坠摇曳,这才满意的走出房间。伺候的丫鬟叫一声:“姨娘早!”玉竹脸上的笑容更甚。
闸门在绞盘的动力下升起,看见绞盘,陈燮不免感慨人民群众的智慧。海水灌进船坞,纤绳拉动木船缓缓的往海面去,最终木船成为了大海上的一个小点。
一群工匠跪了一地,陈燮现在是官了,这是礼节。赶紧上去一一扶起,露出最和善的嘴脸,一一握手来一句:“辛苦了!”然后再给一些年龄大的工匠递烟点火,感激的他们热泪盈眶,这才算完事。
陈燮不由暗暗激动,脚下步伐加快。这条新船是刘庆挖了登州水师的墙角,弄了几十个工匠过来,在这里开了船坞,自己造的第一条小型的福船。说是只有二百料,相当于六十吨的样子。就这个,陈燮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是自己造的。回头从现代社会拿到英国人改进版的盖伦船图纸,用葡萄牙人和本地工匠造大船就不是梦想了。
“辛苦了,威海卫和宁海州那边,没有给你找麻烦吧?”陈燮这个问题是针对张彪一次也没抱怨而来的,按说这些地方的老爷们,可都没那么好打交道。不敢找陈燮的麻烦,还不敢找张彪的麻烦?
“这是二百料的小船,草民等商量过了,把这船坞改大一点,下一艘造五百料的大船。”负责造船的工匠老汉王老五,一脸的褶子,眼睛却很精神。后来陈燮才知道,这老汉不过四十岁,看着有六十了。
中午的时候,跟着一群老汉们一起吃的午饭,小米粥,玉米面和一点白面,蒸出来的本质就是窝窝头。一条鱼倒是新鲜的,拌了面粉油炸成金黄色。陈老爷又扮演了一番圣母,把负责后勤的管事叫来一顿训斥,说什么吃的太差了,那么重的体力活云云。
红砖的围墙有一丈高,工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