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答案是如此的高尚(2/4)
到了这个程度,张瑶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陈燮为何要如此执着于投身武职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要为张家庄的百姓和所有依靠他生存的百姓,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基础。要知道,乱世人,不如狗。熟读史书的张瑶,很清楚这个残酷的现实。
走进学堂大门的瞬间,巧和的是下课的钟声响起了,当当当的钟声清脆悦耳,各个教室里呼啦一下冲出来的孩子,背着双肩书包(古代版不料做的),一些孩子操起放在课堂外走廊上的背篓,成群的走过来。看见迎面走来的两人,孩子们没有畏惧之心,笑嘻嘻的打招呼:“老爷好。”然后很自然的走过去,没有像他们的长辈那样,站在路边让老爷先走。
一个现代人很容易看清楚这个关系,但是明朝人则很难做到这点。这就是历史局限性了。所以张瑶的观点,陈燮能这么做,固然是为了利益,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道德水准较高。大明的地主豪绅多了,包括张瑶在内,怎么没见他们这么干?就算是张瑶自己,也顶多能做到在天灾年减少点租子而已,出现流民了,捐点粮食和银子。其他的,他是不会主动去做的。
“哦,从何说起?”张瑶来了兴趣,这明明是善举,怎么成了个人利益了?
心情不错的张瑶打道回府,陈燮却还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同样能给陈燮套上一层光环,这种事情可谓多多益善。
陈燮说了半天,都是建立在一个伪命题之上。但是张瑶没看透这点,所以才生出了世人多愚昧的认同感。其实这是一个封建君主制度的死穴,人口增长和耕地数量有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现代社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农业科技,明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问题束手无策。于是土地兼并成为一种必然,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集权王朝,走到人口和土地矛盾临界点的时候,来点天灾就是火星落在干草堆上的必然结果。
“思华啊,就冲这个学堂,张家庄的百姓和那些匠户们,对你就剩下感恩戴德了。”张瑶感慨不已,陈燮却微微一笑:“张叔,我觉得您这个说法不全对。我做这些事情,其实是为了个人利益,也不指望他们感恩戴德。”
当当当,锣声在村子里回荡,三三两两的端着饭碗蹲在地上吃饭聊天的庄户人,现在对这个声音非常的敏感。纷纷站起,伸着脖子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