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浙东飞雨过江来(1/5)
晚清时,四川学政到一个府或直隶州所得“过山礼”是400—600两银子。由于学政一年要在省内的好几个府、直隶州督考,多的有十个八个甚至更多,像湖北就有十府一州一厅,这样一年下来所得“棚规”就有几千两银子。
听闻此言,陈夔龙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才五千两?”
说着,陈夔龙递给孙元起一张电报。孙元起接过看时,只见电报抬头写着“军机处密电,寄湖广总督陈”字样,顿时将电报掩起,递还回去:“大人,此乃军机处密电!”
陈夔龙脸上的肉都在抽搐:短短三个月不到,四百万两银子被你花成不到十万两,你以为你是善财童子啊?见过败家的,却没见过你这等败家的!
所谓的“灵活些”,其实就是运用潜规则,搞点灰色收入。在清代,官场腐败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俗称“陋规”。陋规在各领域又有不同的叫法:在盐务领域叫盐规,在漕运领域叫漕规,在税关领域叫税规或关规,在驿站领域叫驿规,在教育领域则叫“棚规”。为什么叫“棚规”?
清代学政,现在叫提学使,“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负有督察省内各地教育领域官员的职责。学政一般任期三年,三年之内要轮流到省内各府、直隶州督察考试。督察考试要进考棚,每次进考棚地方上要赠送几百到上千两银子的好处费,这些钱就叫“棚规”或“棚费”。在贵州也叫“红案银”,在四川则叫“过山礼”。
“十万两?”这回换孙元起叫苦了,“大人,我们提学使司账目上也不过才90,374两银子,不信呆会儿下官把账本送来请您查阅?这九万多两银子,还是辛辛苦苦节省下来供衙门日常开支的。衙门上下百十口人,吃喝拉撒睡可都要钱呢!即便我们自己节省点,可迎来送往、京中诸位大人的冰炭二敬却不能少一分!所以,恳请大人高抬贵手!”
“百熙不必过谦。我看了账目,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北全省教育经费不过两百万两,不过短短三年,便长到如今的四百万两。尤其今年,突然猛增近百万两。这岂是区区的锦上添花?”陈夔龙似笑非笑地望着孙元起。
不知是孙中山听了孙元起的建议,牢抓军队建设,还是因为孙元起这只蝴蝶的出现,导致形势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