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黄金台贮俊贤多(1/5)
就这样说说笑笑,一行人来到后山的岔路口:
诸人又来到另一栋小楼,刚进门,只见门侧坐着位青年女子,正在看书。见有人来,慌忙把书藏于背后,起身问道:“你们找谁?”
为了避免误会,孙元起连忙解释道:“这里面主要是几个研究所和研究所的试验场地。因为研究的内容事关重大,需要严格保密,所以才不得不如此,倒不是防范各位!”
只有张元济答道:“我倒是来过两回,不过每次都大费周章。第一次是请了弟妹来作证,保安才放我进去。第二次来,以为已经混得脸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谁成想这里的保安是一周换一次岗,恰好没遇到熟人,结果又麻烦弟妹一回。以后我就没来过了。”
想来也是,像研究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的理论,很多时候就是需要一个人拿支笔抱头苦思冥想,实际动手的机会相对少些。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到了这个环境里,孙元起等人也都自觉放轻了脚步。
孙元起又对罗振玉说道:“叔言兄,等过完年,学校要筹建采矿、冶金、材料等新系,以及钢铁、车辆工程等研究所,力争在今年秋天能够招生。师资聘请、办公场所等问题,就要麻烦您了!”
“……”罗振玉顿时目瞪口呆,半天才说道,“我对理工可是一窍不通的!”
走到近处,孙元起认出了里面几个熟悉的身影,除了聂帆、王思尧,居然李复几也在,而且他还是核心。从众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大家对他很是信服。
随意走进一栋标明“空气动力学研究室”的小楼,很快就看见张贻惠伏在办公桌上专心计算,面前的稿纸足足堆了半尺高!孙元起驻足停留片刻,才低声吩咐道:“我们先去飞机设计实验室那边看看。致君,等少涵停笔,你再请他过来开会。”
张元济有些为难:“百熙你也知道,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学堂,亟需大量师资,理工类老师尤其短缺。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仅水平高,而且没有革命党的嫌疑,素来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眼下四年级学生尽管还有半年才毕业,估计除了出国和留校读研究生的,全都已被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两江师范学堂等高薪聘走。所以……”
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