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三、莫道空林此会轻(4/5)
之间的关系,守望相助。各同乡会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仇隙,大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意思。
首先,都在翰林院呆过。李家驹是光绪二十年(1894)恩科二甲第三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孙元起则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老佛爷一时高兴,赏他做了翰林院侍讲学士。
众人听了,不由连连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第一种是名为“游学生监督处”的官方机构,类似于今天大使馆的教育处,专门负责管理留学生的方方面面,总监督由出使该国大臣担任,副总监督则由学部和出使大臣共同奏派。
“欧洲诸国应该比日本大许多,他们开会是怎么弄的?”景定成问。
中国科技学会欧洲支部成立大会结束后,便以会长孙元起的名义,向美洲、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寄送学会章程,建议他们成立相应的支部。这种信函没有什么忌讳之处,还要取得官方的支持和认可,所以便直接寄到了游学生监督处。
“呵呵,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不是学科学的,这学会究竟是分是合,恐怕给不出什么更好的意见吧。至于这份名单,毕竟是百熙先生他们拟定的,应该非常权威。就算我们要做改动,也最好是请学习理工农医的人来做,不宜越俎代庖。”说话的是留日福建同乡会会长林长民,目前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的。
对李家驹来说,孙元起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两人的仕宦经历存在太多的重叠之处:
说起林长民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说起他女儿林徽因,想来大家一定不陌生。
倒是林长民出了个主意:“在日留学生,大半还是在东京附近的。成立学会,我看不如就从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千叶医学专门学校、东京蚕业讲习所等学校里面找些人,先把架子拉起来。既然是草创嘛,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何况以后如何,谁有说得准呢?”
徐镜心把信件里面的纸张从头到尾又翻看了一遍,摇摇头:“谁知道?这里面啥也没说!”
此刻在东京千代田区的一座茶寮里,十几个中国人正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桌上摆着的赫然是中国科学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