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鸳鸯绣了从教看(1/6)
“和马丁教授见面倒不急,”孙元起谆谆善诱,“马丁教授之前答应过我,说他有空会去经世大学访学。加大伯克利分校不是有学术休假制度么?这次我见了他,就请他到中国呆上一年。而且马丁教授也快退休了,我们将来还可以聘请他到经世大学任教。总之,以后见面机会多多,不急于现在一时!”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后世中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简介中往往会浓墨重彩地写道“本实验室现有x名中国科学院院士,x名中国工程院院士,xx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xx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彰显自己实力雄厚。
至于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则先后有7次13人问鼎诺贝尔奖。除此而外,贝尔实验室自1925年以来,共获得两万五千多项专利,现在更是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三项多专利!
“我手头有一些不错的主意,想看看你们有没有兴趣。”
1948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
思忖间,孙元起按响了栅栏上的门铃,然后就听见英国管家用伦敦腔优雅地问道:“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么?”
孙元起和詹妮弗在海边没聊多久,吉米便带着一帮人杀了过来。
马丁教授已经年近花甲,虽然名望十足,可创造力却在下降;而卢瑟福才三十多岁,正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
卢瑟福见孙元起如此迫切,有些惊愕:“我这次来美国,除了想和你见面之外,还想大家一块儿去加州,和马丁教授商谈后续的研究工作呢!”
坐定以后,孙元起审视了吉米几眼,三四年不见,吉米已经是个成熟的中年人了,或许只有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的跳脱和叛逆。这位当年有志成为著名设计大师的家伙,如今穿着裁剪合体的西服,完全是一副商人模样。
就这样,卢瑟福和孙元起见面没多久,就被劝回加拿大收拾行李去了。
1951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至于在自然科学领域,经世大学更是国内翘楚了。但由于中国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