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六、醉后无心怯路歧(2/5)
的,用它来制造核武器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最初,所有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工作都是利用铀235来实现可控链式反应。铀235是一种稀有的同位素,在天然铀中的含量只有07。要实现核爆炸,可能需要几公斤到几十公斤纯度90以上的铀235。在1940年之前,人类从未获得过哪怕是超微量的纯铀235,要生产出以“公斤”计的这东西来,不啻是天方夜谭!
为什么泄露第一种方法呢?孙元起有自己的考虑:
铀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的元素,自从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把它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来后,化学家一直在尝试发现比它更重的元素。一百二十年过去了,化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元素,甚至确定了铀的原子序数是92,却依然没有发现比它更重的元素。
当孙元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的时候,大家发现词意并不难理解:trans,这个词头表示跨越、超过的意思,比如transtion、transportation等;uranic,在化学上是“铀的”。两个单词合起来,就是“超铀的”意思。
错失良机的财团、大亨们眼看着滚滚美钞流入他人口袋,不免捶胸顿足,懊丧欲死。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些人的眼光很快瞄准了电子实验室在研的电视项目,根据已有材料分析,这可是比无线电广播还要大许多的蛋糕!
这事儿还得从1900年孙元起初次到美国说起。那时候,他便向艾琳娜、罗西教授等人大致描绘了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前景,惹得听众们眼睛里直冒星星,纷纷催促孙元起赶快把它变为现实。然而当时电子学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个愿望只能留待后日。
其次是一旦用中子轰击铀,除了出现新元素之外,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核裂变!核裂变既是一个极复杂的核过程,又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一旦公开,就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当年铀核裂变的假说一经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物理实验室立刻沸腾起来,迅速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紧张的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表的有关核裂变的科学论文就达到了一百多篇,这在物理学史上是没有前例的。既然大家全神贯注研究核裂变,那链式反应必然要被发现,核武器也就呼之欲出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