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五、柳花阵阵飘春水(3/4)
纸张,原来空缺的是原子序数为61、72、75的三种元素。因为经常翻《元素发现史》,孙元起自然知道是这几种元素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被发现:
孙元起沉吟片刻,这才说道:“我觉得,在铀元素之前的元素基本被发现后,元素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应该分为两类,其一是研究已知元素的制备方法,其二则是研究超铀元素。”
铪地壳中含量很少,常与锆共存,并无单独矿石。在早期,化学家普遍把铪归属于稀土元素,所以大家都着眼于从稀土元素矿物中发现,所以一无所获。其实按照孙元起提出的新理论,铪应该是和钛、锆同属一族,应当从含锆和钛的矿石中去寻找。事实上也是这样,1923年瑞典化学家赫维西和荷兰物理学家科斯特在锆石中发现了这种元素,为了纪念该元素的发现所在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命名它为铪。
孙元起接着说道:“至于原子序数为72的元素,你们觉得应该分析稀土元素矿物,这有些不妥。我觉得这种新元素应该是和钛、锆同属一族,应当从含锆和钛的矿石中去寻找,而不是稀土元素矿物。当然,各地矿石伴生的元素可能也不一样,你们最好把各地所产的矿物搜集齐备。”
孙元起又说道:“原子序数为75的元素,你们打算分析辉钼矿、稀土矿和铌钽矿,这应该大致不差。不过我怀疑这种元素含量太低,必须要非常细致才行,工作量也会很大。”
此时,化学家有了用武之地。美国马林斯基等创新性地应用了一种新的化学技术——离子交换色谱技术来分离铀的裂变产物,在1945年最终分离出了这个让人们望眼欲穿的元素。
铼在自然界含量确实很低,诺达克夫妇等人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通过对1800多种矿物的分析,才最终在铂矿中发现了铼!由此可见一斑。
孙元起的假期只有三个月,从十一月中旬从武汉启程算起,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半。在剩下的一个半个月里面,还要横跨大西洋、美洲大陆、太平洋,根本没有多少富裕时间。所以交待学会诸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主要报刊上呼吁成立学会支部后,急急忙忙踏上前往美国的客轮,赶赴it和耶鲁大学。在那里,还有一大班同事翘首以盼呢。
物理学家接下来想到的方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