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三、因传同道决疑心(4/5)
“所以,我们不如暂时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欧洲分会’,等会议结束后,将相关会议章程和会议结果函告留美、留日同仁,让他们各自成立美洲分会和日本分会。我们三者之间平时互相交流沟通,但互不统属。等国内立宪成功,党禁一开,我等再在国内合力共建正式的‘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统属欧洲、美洲、日本这三个分会。您看怎么样?”
相对于中研院的纯粹,在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就显得斑驳许多,这里面自然也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人,但更多的是被日本留学背景和土鳖派渗透盘踞,前者如吴敬恒、周作民、崔敬伯,后者如顾颉刚、卓定谋等,成为各自派别的自留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民国中期之后,随着一战后美国的国力增强,美国渐渐跃居出国目的地的第一位。那时的大学教授,多数都有留美经历。仅以南开大学为例,1930年全校有教师41人,留美归来的31人;1936年的34名教授当中,留美的33人。另据有关统计,30年代前后由留美生任大学校长的就达50多人,几乎占当时所有大学校长的80。
第二天一大早,李复几、俞同奎带着几个青年学生应邀来到旅馆,向孙元起汇报学会筹备进展情况。孙元起见那几个人面生得紧,便道:“你们几个,是等着泽民、星枢介绍呢?还是自我介绍?”
丁文江,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双学士;
李经方听罢,颇为赞许:“老夫来英伦已近一年,见欧洲各国科技昌明,每叹中华之重修身养性而忽奇技淫巧,以至于丧权辱国,却没有想到救弊之法。百熙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不惮繁费,成立学会,真是有心了!如果我大清上下每位士绅都能怀有此心,何愁国家不强、民族不兴?”
在忙忙碌碌间,圣诞节翩翩然到来。
农学只有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两个一级学会;医学也只有两个:中国医学会、中国药学会;相对来说,理、工两科因为学的人多,分的也细。
中研院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是总干事,在前后十一任十位总干事中:
至于工科,那就分得更细了,甚至在孙元起的建议下,即便没有学生,也搭起了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