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三、因传同道决疑心(3/5)
卢兹大学硕士、巴黎大学博士;
钱临照,留学英国伦敦大学。
分好之后,大家开始着手准备各种讲稿,印刷会议文件。
“我和诸位留学生成立学会,正是有惩于此,必须要让我中华学子在出国留学前,能有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了解一些国际上最新的科学进展;出国后,能尽快融入所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知识;回国后,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结合实际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学生哪敢!学生接触物理就是从先生的著作开始的,之后您又是我和星枢的校长,眼下先生更是名扬四海,连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教授听说我是您的学生,都对我另眼相看呢。学生该向你求教才是。”何育杰不敢托大。
“吟苜,要有当仁不让于师的气概嘛!”孙元起笑道,接着又问:“你请坐!下面该谁啦?”
孙元起听了大家的介绍,心中大体有数:虽说这几个人没能涵盖理、工、农、医四大科学主要门类,不过像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等主要门类已经略备。
孙元起心中思忖道:清末留学日本学生多,主要是因为国人觉得和日本一衣带水,同文同种,而且日本变法成功,打败大清、俄国,再加上日本善意恶意交织的引诱,所以大家出国留学的目标首选日本;至于欧洲,虽然英、法、德等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但道路遥远、种族大异、语言难晓,相对留学生就少许多;而美国则是新鲜出炉的暴发户,有钱没文化,尽管态度不错,但大家还是懒得去。
丁燮林,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
何育杰接着说道:“先生你在伦敦振臂一呼,成立学会,欧美留学生自然望风景从,无人不服。只是在日留学生听到之后,难免会心生龃龉。如果他们效法我们,自己成立学会,两者之间相互颉颃,反而不美。
傅斯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
叶企孙,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哈佛大学博士;
从这一方面来说,真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圈也不例外。
孙元起想了想,便点头答应:“吟苜所言极是。那就按你说的办!”
朱家骅则是德国柏林大学的博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