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总把新桃换旧符(3/5)
斯韦之后,最灿烂的荣光。自此之后,英国的科学界从巅峰滑落,再也没有返回到那个令人憧憬不已的神坛。
“每个英国人,尤其是搞研究的英国人,都应该在下午时分,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走走。左手边是标志着经典物理学开端的牛顿爵士墓,他也是英国光辉科学史的伟大;右手边则是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终结的开尔文勋爵墓,他则英国光辉科学史的最后高峰。这一切,都沐浴在淡淡的斜阳余晖中,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象开尔文勋爵、哈根斯爵士、瑞利勋爵等学者心里的绝望和悲凉。”
“数十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突然有人提出一套新的美女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你母亲的容貌、举止、品味,不仅不美,反而都是粗俗、庸俗。尽管你们年青人对这套新标准吹捧有加,我也意识到它确实有些道理,可我在心底里还是珍爱和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太太,难以容忍别人对她的攻击。
所谓“利弊相生,祸福相倚”,等到经典物理学出现漏洞的时候,对于那些旧式的物理学家来说,一场巨大的灾难开始了。因为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新领域内,应该使用新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旧的那一套变得越来越不灵光。然而作为一位在旧式教育培养下长大的研究者,尤其是那些使用旧思维方式尝到巨大甜头的科学家,机械模型的方法已经成为他们固有的思维,想突然改变,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有些人根本就不想改变,还反过头对新理论横挑鼻子竖挑眼。
眼下在英国学界,乃至扩大到欧美学界,至少半数以上的科学家,和瑞利勋爵一样怀着这种想法和困惑。追根究底,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发源地在英国,英国人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前面说过,清末留学外国的学生,大多数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留学外国的经费,主要靠官府资助,不足部分由自家补齐。穷人家又能有多少家底来贴补呢?
“约翰逊的新理论,和我举的这个例子如出一辙。所以我说,它不合我的脾胃。”
“在开尔文去世后的第二天早晨,他极力批评过的约翰逊博士站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领奖台上,领取他获得的第二枚科普利奖章。冥冥之中,上帝用这个残酷的现实,昭示着经典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