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愁听黄莺唤友声(4/5)
“有这等事?”
孙元起见他面相似乎比自己还大些,便笑道:“您是俞兄吧?不必客气,随便坐!我来给你们沏杯红茶。”
孙元起道:“正如你刚才所说,中国的落后,很大原因是科技的落后,而学会的组建非常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如今诸位化学届同仁当仁不让,率先成立组织,善莫大焉!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目前也有建立学会的必要,只是没有人意识到,又或者已经意识到却苦于无人组织。即便有人出面组织,也难免会因为会员少、变动大、联络不便等困难,导致半路夭折。所以我建议,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动手,先把各基本学科的学会框架搭建起来,然后由各学会的主要领导组成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负责各项协调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以后学会的运行,也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李复几笑道:“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回国,想和你道个别;第二件则是星枢兄想拜访你,托我做个引荐。”
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彻底打乱了孙元起原先想好的行程安排。在德国进行短暂的学术交流后,没再前往荷兰、比利时、法国,而是从汉堡直接登上驶向伦敦的客轮,并于12月16日晚间抵达英国。
作为牛顿的助手、物理学家、牧师,德萨吉利埃(john theophis desaguliers)先后在1734、1736、1741年斩获科普利奖章,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他的获奖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没人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
“是这样的,”俞同奎连忙答道:“众所周知,现今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泰半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反观欧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后离不开各种学术团体强有力的推动。譬如英吉利,早在1660年便组织建立了皇家学会,各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在十九世纪中期纷纷成立。就拿化学团体来讲,英吉利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法兰西化学会成立于1858年,德意志化学会成立于1868年,美利坚化学会成立于1876年,连我们邻国日本,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学会。我等在欧洲学习的游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术团体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便动议组织中国自己的化学会,以促进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