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六、杯浮绿酒邀君醉(2/4)
,多半都是湖北官派留学生。
“呵呵,谢谢百熙先生。第一人什么的就算了,学生在您面前,真是班门弄斧啦。”
“你不是研究发动机么?那还愁找不到工作!”发动机可是高科技,广泛涉及军工、民用,这样的博士应该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的。
“谢谢百熙先生的好意!我对国内学校有所了解,知道经世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是中国最好的,甚至物理、化学、电子等领域的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学校地处京师,附近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并不适合发动机的研制,因为发动机是基于钢铁冶炼铸造的。从这一点来说,京师甚至还不如上海,毕竟上海离汉阳钢铁厂更近些。”
“母校南洋公学倒是希望我回去开办机械学科,”南洋公学在1905年已经改名商部高等实业学堂,但李复几还是习惯自己原来在校时的称呼,“可学校里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尤其是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涉及到材料学、力学、热学等诸多方面,单凭我一人,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现今中国,根本没有谁愿意投入数以万计的资金,支持这种旷日持久却可能是徒劳无功的研究!但我又知道,发动机对于国家的工业基础非常重要,中国已经落后多多,现在如不迎头赶上,恐怕以后差距会更大,乃至无力追赶!所以我左右为难,心中彷徨无计。”
刚下轮船,便看见有人在码头上迎接,依稀是居里夫妇的身影。
“他说,他正在研究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
“其次,你到研究所后,学校会给予你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
李复几一脸苦涩,摇了摇头:“正因为是研究发动机,所以才在大清找不到饭吃。先说造船,中国的轮船,吨位大些的都是出资请外国船厂建造;吨位小些的,倒是自己可以制造,可发动机向来都是进口,从没有自己研制的先例。至于其他机械,诸如各种蒸汽机、内燃机也都是从外国进口,自有维修技|师。我回国内,顶多也就做个维修技|师。可雇佣一个博士,薪金足以抵上好几个熟练工匠,估计人家还不大乐意聘我呢!”
“论文答辩已经通过了,具体细节等有空再和您详谈。现在我先给年介绍一下到场的诸位同仁,这几位是杨荫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