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二、渔竿今作水边人(2/4)
候结束?如有时间,不妨在黄州多盘桓数日……”
见天色不早,县令起身:“大人,天色不早,下官不多叨扰。我等在县城东门略备薄酒,为大人饯行!”然后带着乡绅辞去了。
看来知县确实用了心,船是最新最好的,驾船的师傅也是熟手,一路平稳,很快抵达了长江边上的黄州府。乘着中午停船歇息吃饭的时候,孙元起下船进城,一来是在船上呆的泼烦,想下船透透气,二来也想看看黄州公立中小学的筹建情况。
第二天起了大早,孙元起洗漱完正吃早点,就听门外一阵喧哗,忙让保安出门探视。保安回来禀告道:“先生,通山知县带着各位耆老在门口呢!”
知县听闻孙元起准备立马启程,先是一愣,转而殷切挽留:“孙大人,纵然事急如火,眼下已经是中午,车船尚未准备,万请多留一晚!”
所谓程仪,就是亲友出远门、长官离任,别人送一笔钱以壮行色,作为旅途花销。不用说,这是贿赂,明清官场上合情合理的贿赂,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自然,自然!陈兄还信不过小弟么?”里边那人拍着胸脯打包票。
诸人见孙元起提笔沉思,只以为是构思词句,顿时掩口不言,静静围观。秋冬之际,四周只有风声响起。此种情形让孙元起更加紧张,搜肠刮肚半天,也没有想到既合适又文雅的词语: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哦,还有这等事?那你——”
“哈哈哈,你我既是同年,和贤弟说说倒也无妨,只是不要传到外人耳中。”陈逢时笑道。
诸人见孙元起出来,跪了一地。扶起寒暄后,通山知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函,呈递过来,口中称道:“大人为兴文教,不惮劳苦,光临敝邑,阖县上下无不感佩!今当远行,下官及父老略备程仪,不成敬意,还望大人笑纳!”
办学校?孙元起立马竖起耳朵,悄悄地把凳子往雅间方向挪了挪。
正因为通山不通,平日少有上官到访,便是武昌知府也是难得来一回的。孙元起作为从二品的大官来此督导教育,通山上下,从县令到贫民,无不殚精竭力用心奉承。原以为筹办学校需要大费周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