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二、渔竿今作水边人(1/4)
接过匾额,又有老者端来三碗醇酒,虽然所说方言听不大明白,想来也是饯行的意思,只好端起来一饮而尽。幸亏是度数不高的米酒,否则孙元起直接就得醉倒当场。
到达河边,码头上已经停了几艘船,想来是知县提前雇好的。船舱里堆满九宫云雾茶、黄沙苦荞酒、燕厦火烤鱼等通山特产。孙元起知道不能推脱,便没有矫情,行李搬上船后,朝岸上人挥挥手,便作别通山诸人。
孙元起接过之后,沉吟片刻说道:“如今全国上下推广教育,开启民智,乃是大势所趋。但各地贫富不均,兴学也有先后。我知道,通山土瘠民贫,办学不易。然而自我来后,各位尽心尽力,襄助实多,使得学校迅速建立,学子得蒙施教,孙某不胜感激!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相信学校建立之后,只要持之以恒,在未来数十年间,必能改变通山贫穷落后的面貌。今当远离,仅以此物借花献佛,捐给通山各学校,希望诸位老师甘守清贫,认真施教;诸位学子积极向学,早日成才,回报桑梓。”
“呵呵,办学校的差事暂且不用提他。说到多盘桓几日,恐怕也是不行喽!”里面那位陈兄答道。
“咱们那位大人,本来是孙寿州中堂的侄孙,因为办洋学堂,得了老佛爷欢心,这才出任湖北提学使。到底是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一心想着办出大业绩,捞些资本好往上爬。到了湖北,也不管是谁的地盘,上来便是一番穷折腾,惹得香帅、节庵臬司大是不喜。今年六七月间,香帅指着鼻子骂了他一顿,想来他也觉得有些无味,便在前些日子上了一封请求开缺的折子。这几天,听说京中批了下来,估计他马上就要去职了。”陈逢时说道。
因为孙元起在通山参与公立中小学的搭建,诏书也被送到通山。接旨之后,孙元起屈指一算,眼下已经十一月上旬,从上海坐船到法国马赛,至少要二十天,从马赛到斯德哥尔摩还需要些日子,时间颇为紧张,最好马上动身。
还没找到合适目标,就听见雅间里断断续续地传出几句话:“陈兄,请满饮此杯!……我等同年难得一见,如今你来黄州,小弟自然要略尽地主之谊,何谈破费?……山水迢迢,今日一见,不知何时再能重会,思之令人唏嘘!……对了陈兄,你办学校的差事什么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