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桃李栽来几度春(1/4)
“不知你看过最近山西学政宝熙宝大人上奏的折子没有?”
第三点,则是统一学生的服装,类似于推广制式校服。这就没啥可讲的了。
孙元起连忙接过,仔细阅读。这时候才知道宝熙奏折的全名是《奏为科举停后专办学堂,拟请设立学堂,并申明定章,择举切要办法三条,以一学制,而期成效,恭摺具陈,仰祈圣鉴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奏请设立学部,为了达到效果,我想到三个重要办法。哪三个重要办法呢?
至于考察政治馆,和孙元起、经世大学八竿子都打不着,懒得去理会。
其次,统一教科书。在原先给张百熙帮忙编学校章程的时候,孙元起明确写道:“现在政府没有能力统一编写规范的教科书,所以应该允许各个学堂自己编写教材,如果没有违碍,就应该可以印刷使用。私人编纂的教材,只要学堂认可,符合教科书的规范,也可以采用。”这样,就为经世大学的教科书合理化,找到了法律依据。张百熙见了,也没有修改。
庚子国变后,慈禧老太婆从西安回銮,痛定思痛,开始推行新政。新政之一,便是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11月设立学务处,统辖全国学务。至于京师大学堂,则另设总监督,隶属于学务处。第一任学务大臣有三位,不过这三人孙元起都认识:除了孙家鼐老大人外,还有张百熙、荣庆。张百熙找自己帮过忙,荣庆则是现在的顶头上司。
孙元起一愣神:“昨天刚在《申报》上看到,不是说设立学部的事儿么?怎么了?”
所谓的学部,约等于是现今的教育部。在戊戌变法之前,中国的教育管理和考试选拔,主要由礼部负责。对应到地方上,省里是学政,府里是教授、训导,州里学正、训导,县里教谕、训导,都是专门的官员负责。
首先,学校老师应该是公务员编。在宝大人看来,如今各省学堂里面的老师都是聘任制的,跟学生一言不合,就想辞职走人,容易导致学生课业中断。如果变成公务员编,想来老师不会轻易辞职。
在孙元起看来,这是水到渠成,换块牌子的事儿,哪还用政务处、学务大臣来会商?直接写个“准”字不就得了!只是以后管自己的婆婆,除了外务部,又增加了学部。而且不知道学部尚书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