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惭愧藤萝争附托(1/4)
内田康哉继续说道:“贵校章程规定,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并且捐助可以指定具体学院、具体学科专业,乃至建立相应的学校设施,包括大楼、图书、道路、实验设备等。为了加强中日友好交流,我国三菱财团特委托敝人,向贵校文学院外语系捐赠2万日元,希望能够筹建日语专业,设立日本文化的讲座教授。如果贵校暂时没有合适的师资,我国可以免费派遣。”
孙元起可以肯定加确定,日本公使送来的这笔捐款,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就他能想到的,就蕴含着窃取情报、培养亲日学生等阴谋。前一点,虽然日本人情报工作无孔不入,不过目标明确,倒是好防。可后面一点就比较麻烦了,这是软刀子杀人啊。要知道,抗战期间几乎所有大汉奸、亲日分子,像汪精卫、周佛海、褚民谊、曹汝霖、章宗祥、殷汝耕、黄秋岳、周作人等,都是留日学生;像郑孝胥、王揖唐、罗振玉等人,则是在日本工作访问过。那些日本老师要是来了,上课时夹带些私活,通过小恩小惠在学生里发展些下线,还不够孙元起伤脑筋的?
孙元起连忙起身,准备过去扶起他们。
“秦汉以后,中日交往更加紧密。尤其是隋唐时期,我国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贵国派出了近二十次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丰碑。”
孙元起听着,心中有些感动:民国及以后的中国科学家,不也正是用这种信念来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努力为祖国争光,藉此证明中国人不是低等民族的么?
“进入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同时受到西方列强的侵侮,都有志于变更。在这一方面,日本走在了前面,贵国不以我国为陋,积极效仿。我国鉴于中日友邦,也对留日学生多加优待。便是眼下,贵国就有数千名留学生在我国的各种学校里学习。”
孙元起望着那些排列整齐的日元,心中思忖:收买我?贿赂我?不能吧。先不说自己答应不答应,这校长室里还有大清外务部的官员呢!一个堂堂的公使,不至于做出如此露骨招摇而又弱智的事儿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