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六、鸿爪何年识旧痕(1/4)
詹天佑闻言大喜,抚掌赞道:“好,不愧同出自‘光明和真理’的校门!有学弟您的帮忙,大事可定,我无忧矣!”
“敝人也是久仰学弟的大名啊!”詹天佑大笑。
孙元起听出一点意思来了:“学长有什么事情?但得我能帮得上忙的,绝不推辞!”
说话间,两人携手揽腕进了校长室。看孙元起忙着倒茶,詹天佑四下打量着素净的办公室:“学弟的办公室倒是整洁,确实是理工科出生者应有的气象。”
“不错!敝人詹天佑,字眷诚,光绪七年(1881)毕业于耶劳大书院雪菲尔德理工学堂土木工程系。”面前这位个子不高、胖墩墩的中年人笑呵呵地点了点头,旋即又说道:“当日毕业的情形仿佛就是如此,只是一转眼已经二十多年过去,再也没有看见过这般的典礼。如今重温旧梦,不免慨叹时光荏苒啊!”
孙元起思忖片刻,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有一个问题,师资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我心里是憋着一口气,决定排除万难,也要把京张铁路修通的。可是政府拨款有限,工期紧迫,加上袁宫保又力主自修,要求不用一个洋工。所以我只好来求助学弟您了!”
“我受命以后,亲率工程队勘测定地形,发现京师、张家口之间,中隔高山峻岭,土石工程量极大,还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尤其是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层峦叠嶂,石峭弯多,在我国已经修建的铁路中,以此为最难。即便是在欧美,此等工程也是极端艰巨的!所以,有些外国人声称,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
前些日子,孙元起从西北回来,在一堆信件里面发现了耶鲁、it的回电。他们首先对孙元起坚决反对美国政府要求续约的立场表示理解和同情,并承诺利用学校的影响力,积极推动美国政府废除该条约;其次,则希望孙元起能继续按照计划赴美,通过与美国政府面对面的交涉,来达到废约的目的。
经世大学素来以经世致用、学以致用为宗旨,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习。眼下的京张铁路,就是最好的实习单位。相信学生在这个实习过程中,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看我心急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