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二、绿旗别队自将军(1/6)
这一行人赶着马车逶迤走进绿洲。现在是刚步入盛夏,路上没有什么商旅。客店老板看见,早早迎了上来:“客官,要住店么?”
二十三四岁的小年青,经不起激将,拍着胸脯:“先生,您这话说得!俺们的性命都是您救的,俺们全家现在吃饱穿暖,也赖先生的大恩大德。现在说什么行不行?别说做事,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俺们都不带皱眉头的!”
话说这王道长,名叫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为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至敦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以后他长期居留于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孙元起对于金石学一窍不通,不过没关系,随行的历史系师生正好向叶昌炽请益。“好为人师”是每个人难免都有的嗜好,突然间有这么多学子问学,被挠到痒处的叶昌炽大为高兴,也不藏着掖着。很快师生便打成一片。
想到这里,心中一动:“子寅,有件事想托你们去做,只是不知道你们行不行。”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这一行人找到王道长的时候,这位年近六十的老道士正在清扫洞窟中的淤沙。自有一个小伙子装作凶神恶煞的模样,恶狠狠地问道:“王道士,你把经卷放哪儿啦!”
陪同孙元起一行到达安西的,是甘肃提督学政叶昌炽。
在兰州,只有一所高等学堂,那便是甘肃文高等学堂,前身为1903年陕甘总督崧蕃、兰州知府杨增新创办的甘肃大学堂。
说完,给他们递过一沓银票,足足有两万两。
安顿下来。第二天早上,八九十来个小伙子围着饭桌,一边就着茶水吃干馍,一面低声商讨着什么。突然,其中一人用天津腔问道:“小二,这附近有什么庙观比较灵么?”
那些人多数都是去河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