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杖底争喧万壑雷(3/4)
出八颗洁白的牙齿。太监见孙元起这样,鼻子都气歪了,重重地“哼”了一声。
慈禧挥挥手,和声说道:“算啦,咱们这位大格致学家少时在泰西长大,对大清的礼节不太熟,咱们就不要计较啦。平身,赐座——”
看着孙元起这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旁边的那个老太监又着急上火了,看自己的主子没发话,只好狠狠地瞅了一眼,可惜孙元起没看见。
转念又想,这年轻小哥倒是生得一副好皮囊,眉眼间有股子书卷气,倒不像是苦出身,而且说是“皇太后召见”,没准是哪个府上的少爷、贝子呢。惹恼了他,人家捏死自己不跟玩儿似的?算了,与他一个方便吧!想到这儿,便答道:“好,待咱家进去给您通报。请问您是?”
“还不是说!”老赵拍着车辕子发泄,“俺们老爷倒好,没怎么着人家不说,还问旁边的人借了几文大钱给他。刘三儿,你说说,老爷是不是太良善了?连要饭的都敢蹬鼻子上脸!”
二人见了礼。再看过去,对了,边上还站在一个太监,横眉竖眼的太监,穿着宝蓝色的内官服,脸色微黑,没有胡须,没有喉结。看见孙元起望向自己,丢了一记眼镖过来。
可能孙元起磕头的样子太滑稽,公使夫人们都掩口轻笑,慈禧也觉得可乐,微微一笑。旁边的太监可能认为这有损国体,尖着嗓子:“小心朝对失仪!”
“bonjour……”法兰西公使夫人。
太监指着那长廊道:“老佛爷和公使夫人们在赏花,你自去觐见吧。”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呵呵,现在连老赵都有这番“见识”。孙元起在车里暗笑,却假装没听见,由着他们说去。
出了院门,没走几步就是下山的路。一阵暖风,卷起马车的帘布,却看见车后还跟着俩年青健壮的小伙子,是熟识的校工。最初没太在意,只以为是顺路。等到了校门口,透过帘布缝隙,发现两人还跟在后面。马车虽然走得慢,好在稳当省力。孙元起招呼道:“你们要去城里么?车里宽敞,一起上来坐吧。”
见他走得远了,孙元起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把官靴脱下,好好放松一回。过了几分钟,觉得两脚舒服些,才不情不愿地再套上官靴:还是不敢光脚,去见那权倾一时的老太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