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馆阁江湖并盛名(2/5)
谦他们都在体制内混过,官靴是不缺的。不一会儿,官靴借来,挨个试过。孙元起是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发育绝对良好,自然脚底板也小不了。试了半天,只有严复的官靴勉强合适,还是挤脚,但总算是“聊胜于无”。
孙元起看见这场景,有种在演戏的感觉,边上再有台摄像机就完美了。想装装作威作福的官老爷,按照印象中清宫戏的模样,倒剪着手,慢慢踱几个官步。回过头,看见薇拉在后面掩口胡卢而笑,也觉得滑稽,自己这副打扮真是沐猴而冠哪。好不容易按捺住捧腹大笑的冲动,才赶紧让大家起来。这次大家回答整齐多了:“谢老爷!”
“……”那人嗫嚅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有了!”
老赵这回听明白了,不知兴奋还是咋的,嘴唇直哆嗦,话里都带着颤音:“明白了,老爷!”说完撒开腿往外跑,看着灵活劲儿,怎么也不像四十多岁的人。
这个请柬来头大,都不带拒绝的。孙元起也没辙,看来只有硬着头皮,会会那位著名的“哟呵,拿啦”老妖婆。
“是啊,那地方要说清幽,远不及香山、八大处;要说靠近京城,那京城周围的地方海了去。”慈禧也有些疑惑:“就说咱们的京师大学堂,可就在城里马神庙,多热闹!里面的师傅、先生,都是海内名宿,乃至东西洋的教师,在全国也是翘楚。怎么洋人还眼巴巴去那个私立学堂?”
老太太一颔首,同意了。
准备这些事的时候,学校又开学了,张元济去江浙一带联系买书、办学事宜,学校只剩下自己和罗振玉两位管事的,少不得一番忙碌。尤其那些学生,颇有听说孙元起获得去年科普利奖的,上门拜谒、道贺的络绎不绝。
那人指手画脚地说道:“听说,半山居的先生,很多都当过官,自然有官靴,去借来看看有没有合脚,不就行啦?”
“回太后,私立经世大学是由国子监司业衔、京师大学堂副主办孙元起创办,在北京城外靠近香山的地方。”唐国安之前曾数次拜访过孙元起,也去过经世大学,如今因为这事儿,对经世大学可谓了如指掌。
官靴最后找到。孙元起平日要么穿皮鞋,要么是内联升的布鞋——薇拉是个外国女子,如何会做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千层底?——倒是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