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金簧玉磬宫中生(3/6)
些士子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居然还出洋游学?奴才听说一幅对子,专门骂这些不知廉耻的士子,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真是一针见血!”
老佛爷微微一颔首,一旁的李莲英代答道:“传!”
绕着院子走了几圈,活动开来,慈禧回到书房,戴上玳瑁框的水晶老花镜,开始批阅奏折。刚开始,慈禧还是乐呵呵的。没看几本,老太太的脸色就变得铁青,看得周围人心惊胆战。
慈禧点点头:“这美利坚人说得倒也在理。”
“那让他给我一起进宫!”那桐紧了紧袖口,随口吩咐道。
这军机处送奏折也有学问。放在最上面的,一般都是比较轻松、比较喜庆的,因为老太后年龄大了,脾气也有些大,午睡刚醒,难免有起床气,如果这时候遇着恼火的事儿,上上下下都得跟着遭殃。放些高兴点的事儿,让老太太先乐呵乐呵,这样一团和气,多好?等老太太情绪稳定了,下面奏折也开始叫苦喊冤、苦大仇深了,这叫“渐入佳境”。等临末了,再来几个歌功颂德的折子,让老太太糟糕透顶的心情得以回复,免得晚上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下面人跟着倒霉。
老佛爷可不管外面是如何的鸡飞狗跳,派人把批好的奏折送回军机处,而后倚在床榻上就着热茶,吃了几口御膳房刚送来的小点心。一壶六安瓜片还没喝完,门外的太监进来禀报:“启禀老佛爷,外务部尚书那桐、司员唐国安觐见。”
一盏热茶的工夫,上下收拾停当,中年妇人对着镜子左右顾盼,那神态与十几岁少女准备出门见闺蜜的挑剔没什么两样。最终,妇人没有看出什么瑕疵,随手拈起几粒时鲜的樱桃,朝门外走去。这时候,周围的太监、宫女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嗯。洋人的坚船利炮自然是厉害的,可咱们大清的性理道德之学又岂是哪些茹毛饮血之人比得了的?”慈禧晃着手中的奏折,语气中有些不屑一顾。接着又说,“这些年,光见各省督抚频频奏请派遣士子出洋游学,几曾见有洋人要来我中华拜师求教?”
时间回到半个钟头前。
就在这当口,太监、宫女排成一排,手里捧着水烟袋、面盆、毛巾、镜子等,流水价地涌到床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