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有人花底祝长生(2/5)
能是湮灭,即正负中和,质量转化巨大的能量。而且,能量应该遵循我在《光电效应:从现象到本质》一文中提到的质能方程。”
孙元起所说的方案,就是安德逊1932年发现正电子的装置:先把云室置于磁场中,粒子进入云室就会根据自身带电的性质分开方向;在云室中安有几块金属板,让粒子穿过金属板,进而区别它的能量。经过长时间大量的观察,就能在照片中发现一条奇特的径迹,它与电子的径迹相似,却又具相反的方向。这,就是正电子。
“那我能提个建议么?”孙元起试探着问。
“今年七八月份,我在加拿大见到卢瑟福教授,他向我提到了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这种射线来自宇宙,穿越大气层后来到地球,进而影响实验,产生游离室的电离现象。研究这种宇宙射线,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组成,乃至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李复几晚年经济拮据,为了延迟退休,只好隐瞒5岁。逝世前夕,甚至还兼任中学的英文教员。据其子女回忆,他晚年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之余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这也不难理解:一个堂堂的名校博士,最后沦落如斯,个中辛酸却向何人说道?想来只能默默无言,自我况味吧!
1910年,他离开学校,先后在汉冶萍公司、汉口工巡处、四川盐务管理局等部门工作,担任过江南船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京汉铁路等大型项目的工程师,为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贡献所学。这位物理学博士日常从事的是普通技术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过学术研究的念头。1923年,他负责的京汉铁路桥梁工程即将完工,曾向上级申请出洋考察学术,结果被拒绝。
也就是说,李复几毕业后,不太可能到经世大学工作。
“在我看来,中国与国外在机械工程方面差距最大的,就是发动机设计制造。要知道,发动机是船只舰艇的心脏,关系匪浅。而我国国门就是被英法等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的,如果不能在这上面有所突破,那么我们辽阔的海疆终将归于他人。所以,我建议你学习发动机的设计制造。”
作为中国的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他的遭际代表着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也反映了在国弱民贫的年代里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苦难历程。
李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