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前辈**许再攀(1/4)
邮递员再一次把电报送到手上的时候,实验室同事已经确认这种新物质是传说中“失踪了”的元素,孙元起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回电在嘉奖祝贺之外,希望他们能够一方面加大对新元素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建造更大规模的回旋粒子加速器,比如直径60厘米以上。
“这么说,你也是我的提名人咯?”孙元起盯着卢瑟福。
孙元起的意思是,自己知道完整版的元素周期表。至于卢瑟福和那位记者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送走了记者,重新回到办公室坐定。卢瑟福突然说道:“扬克,或许你会获得今年诺贝尔奖!”
通过对1950年以前诺贝尔奖档案的调查,弗里德曼还发现,同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从1901年起就连续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直到1921年才获奖。据说因他的一个学生曾对阿伦尼乌斯提出挑战,阿伦尼乌斯便在评选过程中进行刁难。能斯特获得当年55个提名中的22个,委员会才同意将1920年没有颁出的化学奖授予他。而物理化学创始人之一的奥斯特瓦尔德,则在阿伦尼乌斯的大力支持下,在1909年就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所以,在今年的诺贝尔奖评选时,英国皇家学会、德国物理学会乃至美国、法国、加拿大的许多教授都提名扬克你,所以你是最有希望获奖的。”卢瑟福得意地望着孙元起。
一般说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故而在评奖、撰写科学史等方面难免存在着意气之争。
同样,眼前这位物理学巨擘,也是因为“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那,诺贝尔奖奖金有多少?”孙元起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要知道,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初,瑞典王室是想只颁给自己国家的研究人员,只是方案被否决。于是便派出了瑞典最有名的科学家阿伦尼乌斯参赛,希望能为自己的国家争光。1901年,开始首届评选诺贝尔奖的时候,阿伦尼乌斯是物理奖的11个候选人之一,可惜落选了。1902年他又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没有被选上。
一个追名,一个逐利,有区别么?孙元起腹诽道。不过他对卢瑟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