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他年管领风云色(4/6)
,与张贻惠老家说的都是江淮官话,相差不大。听到乡音,不觉有些亲近,便说笑道:“见面之后,是不是有‘相见争如不见’的感慨?对了,少涵,你这次来有什么打算呢?请直言无隐。”
兄弟俩也连忙自我介绍。
张贻惠插话道:“我们江南高等学堂所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孙先生编写的。同学都还猜想呢,说这孙先生要么是位高官,要么是位皓首穷经的大学者。”
“那晚上呢?总不能睡墙角、喝西北风吧!”张泽宇依然垂头丧气。
张泽宇一屁股坐倒在地:“那我们怎么去经世大学啊!”
要是他不提这茬儿,两人坐上车,按照规矩,肯定是到了校门口再付钱。那时候再说没钱,车夫一准儿拿你没辙,只能让你去借钱。可你现在说没钱,谁还愿意带你啊?万一你到了又没借到钱咋办!
罗振玉笑道:“说百熙校长是高官,怕是猜测他像脱脱之于宋、辽、金三史一般,是挂名主编吧?事实上,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百熙校长亲手编译,几乎没有假手他人!”
两人急急忙忙来到德胜门外,见那里果真停了几辆马车。见到两人走近,车夫们立马就围了上来:
当下,孙元起便在餐桌上给三位学生普及了一下自己知道的飞机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的重要作用。介绍完了,张泽宇才郁闷地说道:“孙先生,你写的物理教材,我才勉强看完而已……”
“你们走路长不长眼?怎么撞到了黄四爷!”
孙元起还没等他纠正,就笑着回答道:“我今年28,按照年龄推算,是光绪二年出生。”在清朝日常交际中,几乎不用周岁的说法,一般讲的都是虚岁,所以孙元起给自己加了一岁。
听到张贻惠和两个喜欢飞机的少年一起来到学校,孙元起大为欢喜。晚上邀请了副校长张元济、罗振玉,特地在家设宴款待这三位远道而来的学生。
“什么?”
孙元起不以为意,说道:“这些都不着急。你们先在学校呆上一段时间,熟悉下学校的课程进度,然后选择插到哪个年级。至于子远,你要是喜欢飞机,可以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跟着学习点!”
话说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对上京的官道,在路上问了行人,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