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幽径微行畏蒺藜(6/8)
唠叨的老人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在他面前斥责这些传教士对于中国地方事务的干涉,以及他们的为非作歹吧?等他唠叨完毕,才表面自己的来意:希望他积极关注义和团的动向,以免受到人身伤害。
第二天,孙元起又去美国公使馆拜访康格先生一家。
为此,清政府曾下“认真查禁”的上谕:“近闻京城内外,奸民以拳会为名,到处张贴揭帖,摇惑民心,事关交涉,深恐酿成衅端。应如何防范查禁之处,著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御吏会同妥议章程,迅速办理。”然而义和团在北京发展得很快,这道谕令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
丁韪良一方面感谢孙元起的帮助;另一方面,则表示不用担心,因为他属于美国侨民,美国公使馆会给予帮助,同时,他又是清政府的高级官员,可以得到中国人的协助。这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把这封简短的公函来回看了几遍,发觉耶鲁大学似乎没有什么责难的意思。心想,最好是有时间去趟美国,把自己的来历给摘清。
作为一个理科生,孙元起对义和团运动的了解,只局限于前世中学历史课本所描写的片段,间或夹杂着《神鞭》等影视作品的描述,觉得那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国主义战争”。印象中,前世中学历史课本上有一面义和团的三角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扶清灭洋”。
孙元起叱道:“怎么,你们也相信这鬼话?”
康格先生解释道:“耶鲁大学给我们发来公函,希望我们能联系到你。嗯,他们对你非常感兴趣。”
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望,迫使孙元起不得不关心眼下的局势。春节之后,每天他都会让老佟出去打探消息。老佟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还是八旗子弟,在京城五城九门,绝对的一个“地头蛇”,出去转一圈,见几位熟人,喝喝茶,聊聊天,北京城的大风小事,便门儿清了。
出国!
说到这里,孙元起顿了顿,然后诚恳地说:“如果欧美各国真的派军队进攻中国,尤其是到北京,作为中国人,我恳请公使先生能监督和督促各国军队,遵守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准则,不要纵火、抢劫、强|奸、杀人。这里毕竟是中国的首都,汇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不能因为一场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