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春泥随马不须遮(2/8)
“这是孙先生自己编的?”
“英文?你说的是物理传习所下面的那行英文么?”左功先问道。
“哦,我和几个学生在编字典,就快编好了。”
胡勋很老成,观察得也最仔细,回忆道:“好像是‘stituteofphysicalresearchandteachg’……”
“《化学原理》?听这名字,就像很深奥的一本书。孙先生写的么?”
“自然是没问题的。”孙元起对推广汉语拼音还是很热心的,毕竟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拼音大有功用。“你们要看,我下次带给你们。”
左功先一脸疑问:“那么,孙先生是‘生而知之者’?”
李国秉也跳起来:“我们现在就回去问问他!”说着就拉着曾广锡往回走。
“哪本化学专著?”胡勋问道。
到了西历十二月二十日的时候,崇实中学开始放寒假。这样,孙元起有足够的时间来构思这篇论文。虽然说是“剽窃”,还是要花费不少时间来整合,因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虽然在他1905年6月写成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奠定,但还应包括同年9月写成的《物体的惯性同他所含的能量有关吗?》、1907年的《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以及1907到1908年爱因斯坦的老师、立陶宛出生的德国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对相对论的四维格式化,1905年考夫曼、1908年布雷勒的实验等。所以,整合工作还是很繁重的。
“……尽管yorkjohnn对于光电效应现象的观察是令人信服的,其解释也是成功的,但其物理理论完全站不住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他在思辩中迷失了方向。所以,本篇论文只需要阅读第一部分即可。如果有谁按捺不住好奇与诱惑,他定然会在第三部分的实验中得到教训,因为这种在实验里遭受到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当然,即便这篇篇幅浩大的论文只有第一部分可取,也不会丧失它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曾广锡插了一句话:“你们看,我们拿回来的这些书,从小学到大学,各种教科书都有。除了教科书,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什么什么的……现在又有《化学原理》,孙先生是无所不知么?”
左功先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