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带着麦子回华夏(3/4)
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
有拉有打,既有仁善策略,也有战争手段。
启飞就记得启河说过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理解这句话有点困难,但是不妨碍他总结,就是不听话就打。
启飞会带回大量的牛马羊牲畜,以及许多年轻的白种人女子。
这些缴获,启牛、启亮、启飞他们几个领头人会找启河的女人平商量,再决定分配,一般都是优先分给自己的族人。
挑剩下的那些则作为物资,与当地的部落进行交易。
本地雇佣的那些骑兵,也会得到一些封赏奖励,但相对于骑兵队的那些启氏族人,就会差之数倍。
总会有一些人对此心怀不满,那这些东方人的强大在那里摆着,他们只会埋藏于心。
第二年的夏收,小麦再次大丰收,一亩地能产一百五十斤,三十亩就有四五千斤。
启河决定留下两千多斤作为麦种,继续开荒耕种,剩下的两千斤他决定带回华夏。
带回去的麦种,分给各个相熟的氏族进行实验性的耕种。
由于这次押运的货物较少。他决定陪回去的人也少一些。
启亮家里老婆孩子最多,还有点想念老爹启熊,坚持要回。
启飞和启牛则无所谓,他们新娶的白种人老婆刚生娃了,不想走。
他们俩嘱托启亮,把他们家里的妻儿也带到这里生活,这样更好。
启河带着一百人的队伍,沿着伊犁河,走天山山脉,重新进入新疆地区,返回华夏。
他们带的牛马牲畜较多,运力也轻,路上没经历什么风险,就来到炎黄部落。
启河的第一站便是尧建立的新都城平阳。
师生二人再次相见,尧依然十分恭敬。
启河从他的言行举止上,能看出尧的进步明显,隐隐有帝王霸气之资。
这几年,他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巩固。命令已经能够下达到各个氏族部落。
启河便把自己的来意讲明,拿出麦种,希望尧在本地推广。
这是小事儿,又是老师的要求,尧自然是照办。
他按照启河的嘱托,答应在秋天的时候叫麦子种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