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做了猪倌(5/6)
最近秦大耳发了,悄悄的。他跟农伯的生意,在海军俱乐部小卖部卖的海货,30留给小卖部,20会留给海货的提供方,10给大耳,剩下的4成就让农伯去支配。
就这几天,大耳已经拿到了120多元。
农伯发展了两个帮手,都是他觉得可靠之人。一个是叫陈慧颖的妇女,她是烈属,丈夫牺牲了,夫家待不住,就带着女儿回来渔村了。她负责给农伯管账,她曾经上过初中,心细还负责。
另一个是农伯的小儿子,据说他小时候得病烧了脑子,憨憨的,不过有把子力气,农伯叫他做啥就做啥。
收货,送货,跟海军交通艇联系,是农伯负责的,收钱则交给了陈慧颖。
平均每天30元的收入,让大耳一下就成了富翁。
大耳在这个时代生活,也有了生存智慧,这些钱,他准备全部都用在跟公家的工作上,没有一分钱用于个人消费。他知道,即使是这样,这生意也难以长久。但是跟着农伯去收了几次海货,看到那些渔民拿到真金白银欣喜若狂,同时又感激涕零的样子,大耳就不敢停下来。
有多远,走多远吧。
“包船!”“我的命赔给国家!”赵德昌那破釜沉舟的气势让大耳无比震撼,莫名感动,也感到深深的意难平。
杨易来到了北海,他得采购一些东西。一顶蚊帐,2块5毛3,墨水和纸张,5块8,一个烧煤油的汽灯,12块,煤油8块。一大捆铁丝,3元,铁钉螺丝啥的2元;
5只阉割好的小公猪,25块,100公斤的糠,5元,100公斤的榨油后的豆饼,8元;还有蜂窝煤炉子3块,煤粉200公斤。(这些只能明天拉)
农伯的儿子农战天吭哧吭哧地拉着个板车,他们往渡轮赶。
正要上船,一辆偏三轮开了过来,一个海军士兵跳下车,“秦大耳同志,我们政委有请!”
大耳交代农战天把东西拉到养猪场,帮呆子把蚊帐挂好,给小猪仔喂食。
“对了,还有这个。”大耳将一包葱油饼塞进农战天的怀里,“你吃两张好了,剩下的给浩哥。”说完,跟着士兵坐上挎斗,突突突突地走了。
大耳走了,却有个人慢慢地走下了渡轮,望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