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历代叙跋辑录(3/6)
索隐》引《穆天子传》目录云:“傅瓒为校书郎,与荀勖同校定《穆天子传》。”今本卷首载勖序云:“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藏之中经,副在三阁。”今本六卷,当即勖本所定也。勖时收书不谨,已多残阙,厥后传写益复失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书凡六卷,八千五百一十四字。”今本仅六千六百二十二字,则今本又非晁氏所见之本矣!颐煊惧是书之荒落,因不揣梼昧,取今《汉魏丛书》本,与明程荣本、吴琯本、汪明际本、钱塘赵君坦所校吴山《道藏》本,暨《史》、《汉》诸注,唐宋类书所引,互相参校,表其异同,正其舛误,为补正文及注若干字,删若干字,改若干字,其无可校证者阙之。徒恨传讹已久,未能尽复旧观。如释古彝器、碑碣之十得五六云尔。
嘉庆庚申六月三日,临海洪颐煊书于西湖诂经精舍。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第102册刊印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
《穆天子传注补正》序
[清]陈逢衡
《穆天子传》,古之起居注也,语直而奥,词约而简,揆厥指归,并无奇异。粤自汲冢始出,竹简混淆,古文晦昧,遂使日次颠倒,前后多歧,事迹乖违,排比失实。方之《纪年》,殆有甚焉,则晋秘书诸人之过也。厥后注是书者,不于文义考核,往往叩彼灵怪,指西母为神人,称井公有道德,冯夷号帝,罔识河宗,赤乌献女,昧厥姓氏,诸如此类,有玷大雅。传之方来,竟同小说。往有檀氏默斋从而疏之,考证者一二,附会者八九。盖彼远谪异地,托抒己愤,以此著书,靡不舛矣。衡幼耽古籍,专意持平。履彼蚕丛,穿兹蚁曲,绝无矜奇可愕之事,但有互乱错简之疑。洵知此传,实出西京,穆满犹秉周礼。盖尝三复揣摩,循其辙迹所经,大都在西番大昆仑东南,肃州小昆仑四围而止。原夫蕃戎杂处,是用来王,道路奉觞,藉申燕飨。其间歌诗赠答,则白云、黄竹,裕宠光雅正之休;轩采风,则鸿鹭、木禾,著《国语》、《方言》之实。然且天子亲问册府,亦好藏书,左右即事进规,罔非正士。彬彬乎文、武、成、康之风,其未坠乎!至于字画,则、,可以识蝌蚪之旧;国名则重、韩,可以补姓氏之阙。用广见闻,兼资游览,所得多矣。衡闭户寡徒,自惭褦襶,略为诠释,以遣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